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我们现在有许多语文教学,“生成”神速,再加上形式主义泛滥,使得许多语文课变了味。“预设”遭到无情地抛弃。我们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和富于变化,这没有错,但“生成”应该基于“预设”。  相似文献   
2.
周经纶 《学语文》2008,(1):17-18
我是读着鲁迅的作品长大的,然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总不时传来一些“骂鲁”声音。他逝世前的几十年.备受国粹派、现代派、保守派、革命派、左派、右派的讽刺、笑骂、诅咒、攻击;逝世后至今也不得安生.无意的误解,有意的曲解,至于视鲁迅为异类,为绊脚石,为怪物,必欲除之而后快了事。  相似文献   
3.
周经纶 《学语文》2006,(4):25-26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能对对子,才能分辨虚、实词,才会区别平、仄声韵,对子傲的好或坏,可以看出一个人读书的多少、词汇之贫富以及思维、逻辑能力等等。”在陈教授极力的倡导下,1931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国文试卷中出了一道对联题。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面对“误尽苍生是语文”的指责的时候,当我们听到“汉语,我为你哭泣”的时候,当我们读着“语文:你以为你是谁”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振聋发聩地喊一声,“语文:我就是我”?当我们看到莘莘学子的作业字迹潦草、错字连篇、语无伦次的时候,当我们在课堂上听到学生响亮的鼾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