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发表,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闪耀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光辉的文献,对于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加强团结,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国三十二年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也不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最大的成就之一,莫过于继认识物质、能量之后,发现了信息的本质及其应用。今天,人们称物质(提供材料)、能量(提供动力)和信息(提供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信息论与系统论、控制论(简称“三论”)一起不仅被称作二十世纪科学的“四大发现”之一,而且以信息科学为中心的世界新技术革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概括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理论的六个方面之后,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这突出地表现在自然科学划时代的“四大发现”上,即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分子生物学。同时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已成为现代科技的鲜明特征,导致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以智力革命为实质的新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给生产力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全面改革,应该说它既是一场经济革命,也是一场政治思想革命。它不仅会带来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也必然会改变那些不适时的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其中思维方式要适应并指导改革的实践,则是改革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周荫祖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范畴作为总体性范畴是其出发点、核心和基础,首先,实践的观点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性。思维和存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精辟地概括了思维行程中的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恩选集》第二卷第103页)他认为“第一条道路”是错误的;而“第二条道路”则“显然是科学上的正确方法”,并详尽地作了论述,从而被公认为辩证逻辑的基本思维方法,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作为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科学方法。恩格斯对此评价极高,指出“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同上第122页)并队为这种与历史方法基本一致的逻辑的研究方式“是唯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周思来精神"这个概念和范畴,是周恩来研究深化的理论需要,也是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周恩来精神"作为周恩来思想、品格和作用的精髓与集大成,可以概括为理想信念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创新求是精神、忘我献身精神、民主团结精神."周恩来精神"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系统,上述六种精神分别是其动力源、认识论基础、灵魂、本质特征、核心和真谛、党性凝聚点.周恩来精神又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相类似的总体性范畴.它作为一个民间的、学术界、理论界的新概括,是为了对周恩来建树的卓著功勋、崇高境界及他的作用力、影响力作出的新的、更深层次的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哲学方法论作比较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既有继承的连续性又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或超越性,即既有“异中之同”,又有“同中之异”。作者先就在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等六个方面的“同中之异”作了扼要介绍,进而着重就都十分重视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哲学方法论及其研究的主题和使命,在理论品格上的连续性和共同点的“异中之同”逐一作了比较,进行了较为深入详尽的分析、论证,展现了两位伟人的哲学家和辩证法大师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实物(间断的、有形的、可计量的)和场(连续的、无形的、不可计量的)是物质的两种基本形态。现代自然科学证明:世界上已知的三百多种基本粒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组成物质的实体形态。所谓实物(体)是由具有静止质量的物质粒所组成的的物体,如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物体——行星——星系——星系团等物质结构层次。据科学家计算,宇宙总共有1.2×10~7,核子和10~7,电子,即有2.2×10~7,实物粒子。另一类形成实体间的相互作用场,表征物质的运动基态(状态)。所谓场,是实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传递者,是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