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分析”在当下的教学语境中“名声”可不怎么好,好像一“分析”,就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剥夺。本文试图为“分析”找一条出路。先来看一下“分析”被责难的造端。我们的文学教学是袭用“内容形式”二分法的。循此法我们上课经常分析作品的内容(段落大意、情节梗概、主题思想等) ,再分析形式(体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 ,加上教师缺乏教学艺术,课堂上概念堆砌,学生嚼之如蜡。于是人们对“分析”发难了。实际上,我们课堂上的种种弊端好些是“二分法”自身的局限引起的,因为对作品进行“二分”的前提是:作品是一种客观存在,可以对此“物”进行…  相似文献   
2.
3.
诵读这种方法有着古老的历史,在古代,它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担当着传承知识的重任.而今,我们的教学在很大范围内存在着条分缕析的毛病,因此,诵读这种重整体感悟的教学方法在现阶段得到弘扬,甚至在方法论上赋予了它某种拯救的意义.由于"言语的声音形态对于表现主体的生命活动具有直接性,因此诵读出作品的声音形态,玩味、揣摩语调与节奏,可以直接把握主体的情感、思想.而且这种把握是创造性的"对话",符合现代阅读理论."对话"的本质决定了诵读在教学中是手段(由吟味实现文本意义),也是目的(有声有色的诵读是阅读的高层次对话境界);是过程,也是结果;是形式,也是内容.  相似文献   
4.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前提意识,具有更为丰富、广大的内蕴。作为课堂组织形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只是其最直观的途径与表征。但目前的状况是,我们许多教师把这二者等同了,这就难免使“自主、合作、探究”标签化、公式化。作为意识层面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并没有在教师头脑中掀起一场真正自觉的变革。本文的作者提出,在这场变革中,自主”应首当其要,没有真正的“自主”,便谈不上“合作、探究”。这个“自主”,也不是许多教师认为可下放给学生的,而首先必须是学生意识的自觉的、自我的复苏。没有教师与学生同气相求的思想平等,一切形式都不过是终将黯淡的艳丽招牌。本文或许可以给在“自主、合作、探究”之林中迷途的教师提供一个转弯的路标吧。  相似文献   
5.
语文中美感教育是美育的一个分支 ,除了有它自身的个性外 ,还必须遵循美育的共性。美感教学理应到美学和文艺心理学中去汲取营养。本文试图在美学精神观照下阐述美感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当下美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美感教学是情感的 ,当下它受到理的挤兑。说美感教学是情感的 ,是因为教学的目的是塑造情感 ,凭借的工具 (文学作品 )是情感的 ,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移情的。梁漱溟说过 ,人之于动物 ,不只是长乎理智 ,还富于情感。在现实中 ,这样的学生是太多了 ,他们精于数理 ,聪明绝顶 ,叫他背诗 ,他三两下就好了 ,可就是不能玩赏其中的兴味…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与理论支撑 2005年3月,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对中学文言文教学做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有82%的学生不喜欢文言文,不喜欢的原因中76%的学生回答是对枯燥的文言语法知识感到厌烦;86%的学生认为,学习了文言文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与自身精神的提升没有显著的帮助。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局限于古汉语知识的讲授,这既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挤兑、损害了文言文教学本应有的课程内容——精神熏染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与理论支撑2005年3月,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对中学文言文教学做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有82%的学生不喜欢文言文,不喜欢的原因中76%的学生回答是对枯燥的文言语法知识感到厌烦;86%的学生认为,学习了文言文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与自身精神的提升没  相似文献   
8.
9.
“分析”在当下的教学语境中“名声”可不怎么好.好像一“分析”,就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剥夺。本文试图为“分析”找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推广实施,使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对此,许多人士都从问题本身做出了积极的反应与回答.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其实不是孤立的,若以发展的眼光看这些问题,说不定有些现象原本就是原有问题在新形势下的一种演化.我们认为当前课堂上出现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由知识缺席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