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代在其代表作《苔丝》中塑造了一个"纯洁的女人"——苔丝的艺术形象,她有着强烈的生存愿望和爱情理想,面对种种不幸遭遇,她从未停止对生活和爱情的执着追求,同时又以独有的方式与命运勇敢抗争,但诸多因素使苔丝最终走向了毁灭。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贵族之女斯佳丽的生活遭遇和爱情纠葛为主线,塑造了一位对爱情不懈追求、强烈背叛传统道德的"乱世佳人"形象。斯佳丽在困境中表现出的独立的人格、白由的精神、坚强的性格和现实的人生态度等是美国文化价值的核心,也是她的性格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作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代表,《无名的裘德》塑造了一位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压抑和束缚下的心路历程。苏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并为其奋斗过的女性。然而现实和自身因素导致了她游移不定的女性意识,苏的自我探索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4.
《红字》是霍桑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于探索主体心理深层的“不可饶恕的原罪”。《红字》所表现出来的浓烈的清教思想及其根源值得梳理和反思,作品中反映的人性懦弱与人性罪恶,以及人的内心焦灼与灵魂的苦痛需要审视与诠释。  相似文献   
5.
哈代在其作品《德伯家苔丝》中,以生动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美丽善良的社会底层的少女苔丝的形象。本文通过对苔丝在短暂生命历程中不断追求自由爱情和婚姻、并与冷酷的社会和腐朽的道德进行着不懈抗争以及不可避免地遭遇悲惨结局的分析,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对爱情的扼杀和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6.
中西交流中,由于不同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造成交际障碍,给跨文化交际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增强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消除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从而进行有效地交流。  相似文献   
7.
《简·爱》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相貌平平但敢于向男权社会挑战、追求独立自由、自尊自立的女性形象。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其生动而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女性视角将长期处于边缘和劣势地位的女性推进人们的视野,对妇女的权利、地位、能力等问题作了理性的思考,表现了简·爱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挣扎,对于激励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保持自我独立人格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考察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深入探讨和分析了《呼啸山庄》的情节结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的独具匠心之处,并结合历来对该小说的评论,认为“荒谬、怪诞”手法的运用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最强力的控诉和最有力的揭露,也是小说流传后世而不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作品《红字》中女主人海斯特在残酷的统治中为维护心爱的人而独自承担世间的辛酸与痛苦,每时每刻都在争取一个"人"做人的权利。她用心延续着被道德禁锢的爱情,用自己的余生去进行灵魂的"赎罪"。  相似文献   
10.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一部悲剧性巨著。作品塑造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又不甘于命运摆布,在邪恶的社会底层挣扎、反抗的乡村妇女形象。在她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她死过三次,然后又重生,但终究摆脱不了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