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述”注释指正唐遇春“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继述”,课本注:继承、讲述。按,“述”是个形声字,从,术声。《说文》:“述,循也。”本义就是遵循、继承。如:①《书·五...  相似文献   
2.
《问说》注释辨正唐遇春一、理明矣,而或不达干事(课本注:“达干事”,[使道理]用于实行。达,通达。)案:从注释看,“达”译为“用”,“事”译为“实行”。达,通;不达,就是行不通。事,《说文》:“职也。”本义就是“事情”,名词。“不达于事”就是“干事不...  相似文献   
3.
“讲中外之故”注释辨正唐遇春“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受法。”(梁启超《谭嗣同》)“讲中外之故”,中学课本注:“讲求(研究)中国和外国的国情。”先看“讲”。《说文》:“讲,和解也。”王筠注:“顾春秋时书,但有讲学义;战国时书,始...  相似文献   
4.
“殴”可以通“驱”唐遇春“今殴民而归之农”(贾谊《论积贮疏》中学课本注:殴,当作殴,通“驱”。陈向华先生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课本注释应改为:殴,通“驱”。并以为,“辞书找不到‘殴’与‘驱’相通的例子,有的注者把‘殴’作为‘驱’的假借字来解释,也是缺乏根...  相似文献   
5.
雨后金·李俊民春空霭霭慕云低,飞过山前雨一犁。明日却寻归去路,马蹄犹踏落花泥。写诗为文,都离不开想象。作者不光写眼前景,道目下事,还常常展开想象的翅膀,虚拟前此后此的景物人事。这种写法的好处,主要是扩大了原作的境界,给读者留下了再创造的空间,既新颖别致,又令人回味无穷。上面这首写“雨后”的小诗,即是一例。诗的前两句写实。首句写雨后天空景观,烟雾蒙蒙.喜云低飞。“春”点季节.““暮”点时间,而天空茫茫之景正是雨后的写照。次句写雨后地上之景,春雨飞过山前,润湿泥土只有一犁耙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如果…  相似文献   
6.
文体简说   杂文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始于鲁迅先生。而对杂文的定义,一般来说,人们都接受这样的描述:杂文是有浓厚的议论色彩、又有叙述内容、以形象说理为主、以文学手法来表述的短小、活泼的文体。杂文的基本特征有:   一、关注现实,感应敏锐   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杂文作者总是密切关注现时的社会生活,对生活中现存的事物、现象和观念做出分析和评价。鲁迅先生所代表的 20世纪前半叶的杂文创作,更多地表现出战斗的姿态。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虽然有所不同,但“维护正义,追求真理”仍应是我们写作…  相似文献   
7.
“落英”之争可以休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英”之争可以休矣唐遇春陶渊明断没有想到,《桃花源记》中那个原本很平常的“落英”,竟引得后人争论不休。从训诂专家到普通的语文工作者,纷纷撰文辨析,直至今天,仍能见到这类文章,如,高正绪先生的《“落英”是刚开的花》(《中学语文》94年第5期);郑钦南...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在语言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吴承恩善于提炼人民生活中的口语,吸取它的新鲜有力的词汇,利用它的富有变化的句法,加工成为一种优美的文学语言。其中,大量地运用民间俗语来刻画人物,  相似文献   
9.
“既”字辨正唐遇春“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初中语文第六册《乐工罗程》)句中的“既”,课本译为“既然”。我认为不确。“既”在文言中作“既然”(连词)讲,有两种情况:一、表因果,为下文转折先提供条件。如:“我既据有江表,必将酷取于中原。”(《容斋...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训诂三则唐遇春日欲瞑,愁思出门啼。“愁思”,中学课本不注,通行注本都释为“忧愁的心思”。案:“思”当训“悲”。先看字义。“思”有“悲”义,一般辞书均收。《辞源》:“思,悲感。《文选·晋张茂先(励志诗)》‘吉土思秋,实感物化。’李善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