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彝族宗教研究从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上取得新的拓展。诸多研究运用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学科理论对彝族宗教予以解读。其中的研究重点体现在原生宗教及崇拜、毕摩文化、宗教仪式、宗教与社会发展、民族间宗教的比较研究方面。这些研究大体奠定了未来彝族宗教研究的范畴和走向。彝族宗教研究在宗教民族志书写、国际萨满研究理论的借鉴等方面仍有诸多待提升的学术之点。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将20世纪以来的壮族民歌研究分为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文学研究和20世纪末以来的文化研究两个时期.通过对这一研究历程的回顾.指出了壮族民歌研究的歌者缺失,阐明了歌者观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构拟了歌者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疾病认知不仅是一种生理体验,更是一套建立在地方性知识实践基础上的文化认同,决定着患者的医疗抉择。超自然论病因观,是四川凉山彝族医疗抉择的文化认同基础。由此,彝族构建起疾病治疗实践体系,并通过患者的疾病治疗体验和毕摩、苏尼的疾病治疗经验,社区的疾病预防实践得以不断强化。现代医疗体系介入民族地区医疗服务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文化认同在医疗抉择中的主导作用,树立文化相对论意识,从文化认同感培育入手,促进民族地区就医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将20世纪以来的壮族民歌研究分为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文学研究和20世纪末以来的文化研究两个时期。通过对这一研究历程的回顾,指出了壮族民歌研究的歌者缺失,阐明了歌者观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构拟了歌者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民族性是民歌的重要尺度,壮族的民歌主体称为壮欢,壮欢歌手存在现状是壮族民歌传承状况的反映。以柳城县太平、冲脉两地壮欢歌手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实地调查、访谈,发现壮欢传承总体状况呈衰微之势,存在传承人老龄化、断层现象明显,传唱水平降低、内容简化等问题;意识形态影响、大众文化冲击、民族语言运用减弱、文化功能转变、民族文化认同淡漠是壮族民歌传承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