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罗尔纲先生在《忠王李秀成苦肉缓兵计考》一文中声明,他“力图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做说明,去做解释。”①也即是说他作这篇考证时,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来作的。真的是这样吗?列宁指示评价一个学者,“不应当根据他本人所挂的招牌……,而应当根据他们实际上怎样解决基本的理论问题、他们同什么人携手并进、他们过去和现在用什么教导自己的学生和追随者。”②我们还是依据列宁这一指示看看罗尔纲先生这篇考证是在什么观点指导下做的、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然后再作结论.  相似文献   
2.
王守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所创立的“阳明学”,是宋代理学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是以儒家思想为骨干,吸收释、道两家的某些宗教哲学,依据当时社会的需要,顺应当时社会思潮发展的态势,构成的一个有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个哲学思想体系从总体上讲是主观唯心主义,但其中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对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起过启迪作用。曾有一个时期,哲学史学界对其多持否定态度,最近已经开始注意到全面评价这一哲学思想。这是双百方针的体现,有利于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王将的身也及其所处的时代王符是东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是安定郡临泾县(今甘肃镇原县南)人,字节信。他的生卒年月《后汉书·本传》未祥。但依和他友善的马融、张衡、皇甫规等人的生卒年月来推断,他的一生大抵不出东汉和、安、顺,桓等四帝时期。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曰:“《潜夫论》十卷,汉王符撰,四库全书著录,隋志,新旧唐志、崇文目、读书志、通考、  相似文献   
4.
近来,读了清初王夫之一些著作,也浏览了介绍和研究夫之生平、学术思想的有关论著,有感于夫之艰苦卓绝、勇于探索的治学精神,而草就此文,奉献同好。过去·现在·未来王夫之在《思问录内篇》中说:“过去,吾识也。未来,吾虑也。现在,吾思也。”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他思维所及的领域,都是他所要研究、探索的内容。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 现在是过去和未来的统一。现在是过去的结果,也是未来的起点,预示着未来。这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相互关系。立足于现在,研究过去,是为的认识过去,主要还是为了深刻  相似文献   
5.
关于“哲学史是一门什么样性质的科学”的问题,即哲学史的定义,多年来存在争议。这个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解决,直接关系到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因此,笔者不揣谫陋,试结合中国哲学史及其研究实践,就此问题谈一点想法,向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求教。一、对解放后中国哲学史研究实践的管见“哲学史是一门什么样性质的科学”这个问题,在五十年代,我国哲学界曾经围绕中国  相似文献   
6.
伪造历史,是王张江姚“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的卑鄙手段之一。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把我国自春秋战国到现代的历史,篡改、伪造成一部儒法斗爭史,并进而把我国的思想史、哲学史也纳入儒法斗爭的模式。叛徒江青一次讲到法家同儒家的区別时,振振有词地说:区別“是前进倒退,革新复古,唯物唯心”;“法家如无唯物思想,不能成为法家”,“历代法家都有朴素唯物论”。主子一声令下,奴才便闻风响应。“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梁效、罗思鼎之流,在其连篇累牍地拋出的宣扬儒法斗爭的黑文中,便大谈特谈什么“儒家唯心,法家唯物”。按照“四人帮”的逻辑,凡是被他们册封为“法家”的,都无不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于是,儒法斗爭一时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主线,所谓“儒家唯心,法家唯物”的公式,便成为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最高  相似文献   
7.
历史不是直线前进的,阶级斗争总是复杂曲折的。历史上被人民革命力量打倒的阶级、击溃的思潮,总不甘心退出历史午台,常常趁着自以为有利的时机,企图死灰复燃,从各个领域内向人民革命事业反扑。铁面无清的历史必将再一次教训他们,给他们以更加沉重的毁灭性的打击。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斗争,我们记忆犹新。当时,陈涌和其它一小撮文艺界的右派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