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身在城市 ,根在乡村” ,是解读卜宗学诗歌“绿色的性格”的钥匙 ,对“绿色”的怀念、追寻、向往和探索 ,是卜宗学诗路的历程。正是这种打上了乡土烙印的“绿色性格” ,酝酿了他诗歌的“绿色旋律”。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遵义会议》由《遵义会议纪实》改编,曾获全国及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由"纪实"到"电视",新的艺术形式为再现历史打开了新的天地,而诗意的融入则为"纪实作品"的艺术超越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勾勒了赵剑平20年来小说创作发展的轨迹,并从“穿越夜郎神话的现代魂灵”的角度,对其小说的文化意蕴及艺术价值进行了阐释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当和尚是一种生存策略,写和尚是一种叙事智慧。以心灵规避的方式走出政治权力话语的阴影,用“气氛即人物”的理念,一种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独创新篇,智慧的汪曾祺将智慧交给读者。  相似文献   
5.
写作的守望     
写作的理论探究和写作的实践体验是写作教师生命形式的一种展示。写作理论的"知"最终完形于写作实践的"行",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合一"的成果是"文章",写作的过程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写作——生命的形式,写作是精神家园的守望。  相似文献   
6.
以"情"作文,如"实"叙事,从一个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寻觅一个教育世家的发展历史,发现蕴含的人文意义及写作价值,刘庆光的散文集为遵义的文化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7.
习作之“习”是一种如同“鸟类练习飞翔”那样的生存能力的训练;“习作”之“作”意在要人成为一个“站立起来”的人。习作中蕴含着川流不息的生命意识:小学习作应是从“阳光下百鸟练习飞翔”到“人成为站立起来之人”的训练,指向生命的自由,感受生命的成长,放射生命的光彩;张扬生命个性的言语训练是小学习作应有的理念。在天文与人文的感应中唤醒生命意识,唤醒习作灵感。在“大书”和“小书”的交流中寻找源头活水,寻找诗性智慧。小学习作在记实与想象的互动中,在人文精神的阳光下,在人类关怀的视野里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8.
《史记》《管晏列传》的时间跨度较长,它不像《廉颇蔺相如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同代人物的合传,可以用人物之间直接发生的尖锐矛盾冲突来组合,而是靠特殊的内住联系,靠一种特殊的精神感应将相距百余年的人物“契合”。这个内在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调动学生潜藏的“个性能量”,发现自我,激发个性话语的活力,用有可操作性的创新理念,推动写作教学的改革,解放思想,张扬个性,让我们的写作课真正属于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超越”出发,以里尔克的《豹》和牛汉的《华南虎》为例,用“二次超越说”对“象征效应”作出自己的解释:第一次“超越”,诗人以自我的“生命意识”溶入“原型”创造具有“超越”原型意义的审美形象;第二次“超越”,读者以自我的“生命意识”溶入诗人的审美形象,作出具有创造性的“超越”原作的审美闸释。“象征效应”正是在对这“两次超越”的诗学阐释中展开,又是在这“两次”诗学阐释中“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