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1.
全球化趋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趋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立足于全球化的高度,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迎接挑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唱响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夏明群 《新闻窗》2011,(1):32-33
目前,我国的电视媒体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并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逐渐过渡。在这个阶段,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观众“眼球”的争夺,实质上也就是对观众注意力和忠诚度的争夺,观众已经不再是过去坐在电视机前被动的收视者,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宝贵财富,但由于客观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误导,使得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得较少,这为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高校的实际德育工作中,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条件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加强现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实用主义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用主义视野中的道德教育第一,它消除了传统道德教育的存在基础,否定绝对的永恒的道德原则的存在,认为道德的形成是道德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改造,具有明显的科学主义特征。实用主义属于实证主义的第三代,与实证主义一样,都把经验看成是世界的本体。实用主义创始人皮尔士认为“物是经验的效果”。詹姆士则把“纯粹经验”看作是世界的本体。杜威认为,“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的主观的尝试行为与环境的反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合。从这一基本原则出发,实用主义认为道德也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道德的形…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提出有认识论、方法论及价值论层面的理论基础。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的高校价值观教育存在着生活现实脱节、生活主体空场及生活方法缺失等方面问题,这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回归造成挑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改变高校价值观教育现状的急迫需要,是整合多元价值取向、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选择,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及践行度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也是能否从根本上遏止道德滑坡,实现"以德治国"的关键.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要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重新反思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结构,整体构建新的德育课程体系,在改进和加强德育正规课程、显性课程的同时,充分重视和优化非正规课程、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使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功能互补,尤其要加强隐性课程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