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近代著名画家陈师曾曾谈到:“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由此我们看出,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评价某人画得好坏,不仅要看画本身,而且还要看画外的一些因素:画家的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故事图》,是陈洪绶为他的老友周亮工而作的。周亮工是一位书画收藏家和鉴赏家,著有《读书录》,对陈洪绶的评价很高。但是明亡之后,他们的关系却疏远了。因为周亮工出任清王朝的官职,这在古代是有失民族气节之举。周亮工曾多次向陈洪绶求画,但陈迟迟不愿落笔,最后才以此图相赠,深含着对老友的劝诫之意。  相似文献   
3.
"萧翼赚兰亭"故事曲折有趣,为历代文人所津津乐道,是不少唐代以后画家乐于表现的题材.而唐代表现这一题材的,首推阎立本.但今存的两件摹本,不一定是出自阎立本之手. 据唐何延之《兰亭记》所述,晋穆帝永和元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宦游山阴(今浙江绍兴),与孙通、孙绰、王彬之、谢安、郗昙、释道林还有王羲之之子王凝、王徽、王操等41人,在兰亭修祓禊之礼.  相似文献   
4.
秋郊饮马图     
赵孟烦(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浙江湖州人,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他博学多才,除书画外还能诗善文,懂经济,擅金石,通音乐.在绘画技法上,主张变革南宋院体格调,直接师法唐人笔意.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开创了元代新画风,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广泛影响.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奉元世祖征召为官,屡经升迁,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  相似文献   
5.
苏武牧羊图     
<正>《苏武牧羊》,是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作品。描绘的是公元前100年,汉朝中郎将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的遭遇。"扬州八怪"是18世纪中叶我国画坛上的杰出画派,独树一帜,影响久远。"扬州八怪",一般指清代乾隆年间活动于扬州一带的郑燮(号板桥)、金农、罗聘、黄慎、高翔、李、汪士慎、李方膺八人。"扬州八怪"之前的文入画家,都认为"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靠卖画为生是让人瞧  相似文献   
6.
渔庄秋霁图     
倪瓒,他生活的年代,正是14世纪初叶至中叶时期。当时,元朝政府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个等级,在选拔官吏以及刑罚上都有差别。地位最高的是蒙古族人,最低的是南人(指南宋遗民)。倪瓒就属于南人这一等级。另一方面,由于元统治者不重科举,导致汉族士人失去了提高社会地位、升官晋爵的主要途径,他们只有寻找新的出路。事实上,当时知识分子地位十分低下,有“九儒十丐”之说,也就是说儒生在社会等级中排第九,乞丐排第十。可见,在那时汉族知识分子的地位有多么低下。  相似文献   
7.
阎立本(601-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榆林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父阎毗、兄阎立德都擅长绘画,是隋唐时期著名的艺术家.唐太宗时他官至刑部侍郎,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拜右丞相,封博陵县公.阎立本除了政治方面的才能之外,也很擅长图画,工于写真,时称"丹青宰相".从画史记载和流传下来的作品看,阎立本善于描写当时的重大事件,如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做秦王时,阎立本任秦王府库直(总管后勤),奉命画秦府十八学士像.贞观九年(635年)又奉命画"凌烟阁功臣二十四像",唐太宗亲笔题赞,又奉命画"外国图".但遗憾的是,上述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今存《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和《萧翼赚兰亭图》,其中《萧翼赚兰亭图》相传为阎立本之作.  相似文献   
8.
通常,旧时从事艺术者都命运多舛.而邹一桂这位清代著名画家,却是较幸运的一个.他不但家境好,且仕途顺利,晚年更因高超画艺而深得乾隆宠爱.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安宁富贵的景象.这幅《桃花图》,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天,夜幕降临.邹一桂突来灵感,决定绘制一幅《桃花图》.说做就做,他备好笔墨纸砚,开始了创作.这时,他的妻子看见了,也来帮忙.两个人匍匐在地,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直到东方发白才想起要起身歇息.而此时,这幅画作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相似文献   
9.
升庵簪花图     
小小寰球,惟泱泱960万平方公里中华大地最壮观;漫漫历史,惟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最灿烂。在芸芸龙的传人的华人世界里,无不为那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而在这绚丽的文化宝库中,四大古典名著更是四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其中,一部《三国演义》更是写尽汉末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演变史。《三国演义》以其查考有据的历史事实、生动精彩的历史故事、扣人心弦的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通俗易懂的叙事语言、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而广被接纳。尤其是那首开篇词《临江仙》,开首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便将人们的思绪带进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长河中,唤起了其后一代代炎黄子孙缅怀历史的自豪感,更激发了后来一代代仁人志士们为祖国的独立、自强和新生而前赴后继不惜牺牲的英勇奋斗。更令人振奋的是,该部著作成书后的600多年后,一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隆重问世,那鲜活的人物、宏大的场景、逼真的情节,一时令国人震惊认同。而其中以那首开篇词《临江仙》谱成的主题曲,更是气势磅礴雄浑恢弘,一时令无数人怦然心动、神往倾倒、荡气回肠,沉醉在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们对这首词再熟悉不过了,可有谁知道它的作者是杨慎,号为升庵呢?这首词,正是杨升庵所著《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中的一节。尽管这首词受到大家的喜爱,可它的作者杨升庵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金谷园图     
华(1682-1756年),字秋岳,一字空尘,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福建上杭人。清代著名画家,工诗,善画山水、花鸟、人物,尤以人物见长。代表作有:《列子御风图》、《松韵泉声图》、《芳谷揽秀》、《寒竹幽禽图》、《盘谷山居图》、《银湖吹梦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