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传统的声誉理论通过重复博弈来解释合作均衡的出现,然而在以下两个方面却常常面临挑战:第一,无法解释单期博弈中出现声誉的情形;第二,模型常常出现多重均衡,从而无法回应对于均衡的选择来自于模型外生假定的质疑.对于这些挑战,可交易的声誉模型给出了好的解答.可交易声誉载体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释“即使只存在一期交易的卖方也有动机维持良好声誉”这一看似平凡但却被重复博弈理论解释不了的现实,并且使得合作解往往成为模型的唯一均衡从而免除了多重均衡的困扰.本文将对可交易声誉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研究可交易的声誉如何保证短期内(甚至一期)合作均衡的出现以及作为一种退出机制如何抑制卖家最后一期败德行为,并对其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所收集的青少年样本,综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广义分位数回归法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分析了教师关注、学生自我期望和自律努力在“教师反馈与学生成绩”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教师的表扬通过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提高学生自我期望和自律努力程度,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各科成绩;教师的批评一方面增强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降低了学生自身的自律努力程度,最终降低了学生的语文成绩,数学和英语成绩则不受显著影响。相比于其他科目,语文成绩显著下降的原因在于语文考试的主观性强,语文成绩更加依赖日常积累,学生取得高分的难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