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在古汉语里,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一般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即:在一个句子里,主语发出某种动作行为,这种动作行为支配宾语,宾语是这种动作行为的对象。例如,“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齐师发出动作行为“伐”,“伐”的对象是“我”(鲁国),“我”受“伐”的支配。这种动宾关系是常见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动宾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某种特殊的关系,在意思的表达上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本文想结合中学文言文教学,谈谈古汉语的几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相似文献   
2.
韩愈《师说》开头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大学、中学和其他选注本均释“受”字为“通‘授’”或“同‘授’”。我认为这样注解是不妥的。这里的“受业”应是“援业”之误,应予改正。“受业”不同于“授业”。早在先秦就有“受业”的说法,即学生从师学习之意。《孟子·告子下》载,曹交对孟子说:“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说的是曹交想在孟门当学生从师学习。《史记》多次用“受业”。《孟子苟卿列传》叙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孟子在  相似文献   
3.
对于《史记》鸿门宴中的「斗卮酒」和「生彘肩」,历来解释不一。过去有人认为「斗」字是衍文。李笠说:「《汉书·樊哙传》。「与」下无「斗」字,「斗」盖衍文。上云「赐之卮酒」,下云「卮酒安足辞」,此非泛言可知。」(《史记订补》)也有人认为「生」字有问题。梁玉绳说:「生」字疑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中的“所以”和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无论是含义还是用法都是不同的,这是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的。本文将以中学语文文言课文为例,着重分析古汉语“所以”的特点和用法,并分析现代汉语“所以”的由来以及占汉语“所以”在现代汉语中的遗存形式。一、古汉语“所以”的含义在古汉语中,“所以”是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结合而成的一种“所”字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