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神话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其中,语言创世神话反映了语言产生初期的面貌,体现了先民对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和作用与功能的质朴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语言创世神话的解读,来考察先民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3.
铜陵方言概貌及其音韵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方言”并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既有隶属于现代吴语宣州片铜泾小片的“本地话”,也有隶属于江淮官话或西南官话的“外地话”。本文主要探讨了形成这种语言面貌的原因,并对“本地话”的音系进行了描写.对其音韵特征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结构助词“的”被视为定中短语的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一个辅助性连接成分,“的”字结构是向心结构,但却无法协调“NP的VP”之类的结构与向心结构理论之间的矛盾;有人则依据生成语法理论将“的”分析为“的”字结构的中心语,由此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本文试图寻找争论的根源,并做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结构主义语法注重名、动、形等词类的划分及其于句法成分之间的有规律的对应关系,因而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结构助词“的”被看做后附成分,无法纳入这一体系之中,找到与其所发挥的作用相匹配的位置。生成语法理论则把“的”看作中心语,拥有自己的最大投射。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种研究视角的比较,来揭示结构助词“的”从后附成分变为中心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