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探明肿瘤效应分子的分布规律、活性状态、效应机制及相互作用,将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生物免疫治疗方案,促进体内抗肿瘤效应更充分的发挥,而同时又避免或抑制促肿瘤发生发展的负效应,从而提高恶性肿瘤的治愈率。我们收集了经胃镜及粘膜活检诊断的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大体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选用TNFα多克隆抗体,分别对癌灶中心区、边缘区及远癌区胃壁中阳性细胞进行了实验观察。在各区胃壁组织中,TNFa活性可见广泛的表达。于胃壁各层中TNFa阳性细胞由远癌区向中心区呈逐渐增多趋势,且中心区、边缘区显著多于远癌区(P<0.01)。深层胃壁中TNFα细胞主要集中于肌间隙中。这表明TNFα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在胃癌组织中的活性状态、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是一多功能的Ⅱ相代谢酶家族,它能催化机体内有害极性化合物与谷胱甘肽结合,还可由非酶结合方式将体内的各种潜在毒性化学药物、染料致癌剂及亲脂性化合物从体内排出,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它还具有过氧化物酶和异物酶活性,结合和转运胆红素和某些激素,参与机体内抗氧化和保护细胞内许多物质合成、储存和转运的过程,维持细胞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慢性胃炎持续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胃粘膜组织中的变化及其与H 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将内镜及胃粘膜活检病理证实的138例慢性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分别用13C呼气实验及病理切片改良Giemsa染色检测HPylori,按H Pylori检测结果分为H Pylori阳性组(87例)及H Pylori阴性组(51例);用S-P免疫组化检测GST-π,观察与比较两组间胃粘膜组织中GST-π的表达,计算各组GST-π表达率,将所得结果输入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H Pylori阳性87例,平均阳性率63.04%;GST-π阳性共58例,平均阳性率为42.01%。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61例。阳性率为63.54%;慢性萎缩性胃炎组H Pylori阳性26例,阳性率为61.91%,两组间HPylori阳性率无显著差异(X^2=-0.0006,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GST-π阳性37例,阳性率为38.54%;萎缩性胃炎组GST-π阳性21例。阳性率50%.两组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X^2=1.14,P〉0.25)。两组合并后H Pylori阳性亚组中GST-π阳性率为32.18%显著低于H Pylori阴性亚组的GST-π阳性率58.82%(X^2=8.30,P〈0.005)。结论:持续H Pylori感染可降低胃粘膜GST-π的表达,削弱GST-π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