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看到一份初二期末数学试卷,发现其中有一道探究性的好题. 题目把三边长为3cm、4cm、5cm的三角形与一个边长待定的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如果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分析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我们利用分类思想分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或不全等两类情况来思考.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直角边所在的直线应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这又有两种可能,如图1  相似文献   
2.
当你在图1中画BC边的平行线MN,且MN分别交△ABC的AB、AC于M、N两点时,你可把MN比作一把刀,这一刀砍下去,就砍出了一个梯形BCNM.正因为梯形是由三角形演变而来,所以在梯形中常用“寻根”的手法添引辅助线———延长两腰产生三角形.这样不仅把梯形演变为三角形,而且可以同相似、比例发生联系.另一方面,你也可以把梯形的上底无限缩小,当上底长趋向于零时,量变引起质变,梯形就变成了三角形.所以化归为三角形是梯形问题的重要解题思想.如何达到化归的目的呢?除了“寻根”手法外,我们还常常把夹在两底间的线段进行平移,从而把有关元素归…  相似文献   
3.
南京的邓炜和南师大附校的姚盘兴老师先后来信,通过典型例题,指出解有关钟表两指针间夹角的应用题常犯的错误.文简意赅,既指出了问题所在,又给出了简洁的处理方法。我们十分欢迎这类短小、针对性强,便于操作又极富启发性,同学们爱看的文章,现编发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5.
为了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渗透功能,在启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注意渗透德育、美育、方法论……。拿数学教学来讲,不仅要重视结论,还得注意思维的过程。凡是学生能发现的,不必由教师代劳。只有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尝到数学家当初发  相似文献   
6.
剪出原三角形的相似三角形问题,由于可操作性强,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至越来越引起命题人的青睐。但是,由于把两个相似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时,人们往往只考虑一种情形,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加上分类思想的运用,增加了问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有些平几题,学生做后,自我感觉很满意,其实有错,请看下列各题。例1 已知△ABC中,AB=15,AC=20,高AD=12。求角平分线AE的长。(平几第二册65页第二题)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做习题的有时会遇到数对顶角对数的题目,如果构成对顶角的直线不多,也许同学们还能应付;如果直线较多,时间紧迫不能慢慢数,怎么办?告诉你,经过一番研究,我得到了一个公式:  相似文献   
9.
当你做完一道几何题后,请不要立即罢手,要善于归纳出数学规律,还可以让图形进行连续演变,把命题的条件一般化或特殊化,进而探索结论的引申、发展.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0.
猜想在科学的发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在习题的选编中,我们不仅选条件、结论完备的习题,也编选只有条件、没有结论的题让学生去发现结论。一次公开课上,我先让学生做如下一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