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思品课教学,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教师较重视备课和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后延伸这一问题,提出重视思品课的课后延伸,把课后延伸作为思品课教学的补充和发展。通过实践和尝试,思品课的课后延伸对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发表独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得到创新后愉快情感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以领导的身份出现的,而是与学生构成了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关系,以此构建起和谐、互动的学习过程,促使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的本意不仅仅在于改变课程体系,更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健康交流新课堂的构建就在于要打破以往的单一的呆板的课堂学习状态,给学生提供更为宽松、和谐、明快的课堂生态环境和人际情境,注入更多的人文关爱,促使学生始终处于健康的学习交流之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活与提升,实现自我的超越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我们认为,构建健康交流新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取向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