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基于权威语料,考察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概念隐喻,并对其加以认知阐释。研究发现,"火热"的概念隐喻主要投射到三个域。个人域:喻感情热烈、喻爱情澎湃、喻愤怒、喻疾病、喻态度积极、喻性格热情、喻强烈的愿望;事物域:喻受关注的事物、喻发展迅速、喻色彩、喻程度深、喻精彩的生活、喻深受鼓舞;社会域:喻关系亲密、喻斗争紧张、喻危险、喻战争激烈、喻气氛热闹、喻市场活跃、喻人或物的活跃程度。"火热"具有[+量度]语义特征,其形成是范畴化和隐喻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轻动词句法理论格理论,从"CAUSE"和"DO"的角度,通过核心动词移位,对汉语"动宾复合词+宾语"结构的形成原因作出句法和语义层面的分析。研究发现:核心动词"V"经移位,与"CAUSE"或"DO"合并,发生词汇化,合成"V大",生成"VO+O"格式,实现了从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词典和语料库为依据,考察英汉“耳”的多义性,力图对此作出认知方面的阐释。研究发现,英汉“耳”的本义和引申义大同小异。相同点:有相同原型词义,词义引申到个人域、事物域、社会域,包括喻形状、教训、听力灵敏度、注意力、刺探消息的人、关系、好的事物、态度、行为、情感状态。不同点:英语“耳”喻小栏目、电台、不好的事物、缺乏经验、程度深;汉语“耳”喻年龄、环境、熟悉度、影响。英汉“耳”多义性主要由隐喻投射形成,小部分为转喻和以转喻为基础的隐喻。原则性多义网络图更好地展示了英汉“耳”的多义性,将拓展英汉民族对“耳”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旨在从历时角度考察"上上"连用的语义、句法功能及其演变。研究发现:第一,"上上"的语义始现于周朝,发展于元朝,明清小说之中使用频率增多,在当代有表示"次序靠前的"这一新用法;第二,"上上"连用具有补语、定语、状语、主语和谓语等五大句法功能;第三,人们对"上上"的认知次序总体遵循空间域社会域时间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