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牛顿第三定律”为例,基于发展性课堂即时评价理念,以“力的概念的再认识”“课题:通过实验论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概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课题:实验论证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辨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为思路展开教学,最终实现在对评价行为细致描述基础上的评析。  相似文献   
2.
论高三复习课堂的合作学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  姜连国 《物理教师》2009,30(2):9-11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代表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为多元化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适当的方式和途径.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的社会化程度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能够让学生获得类似科学探究的体验和技能,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3.
课程和教学改革使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到目前为止,学科老师的角色定位仍然被深深打下“学科”的烙印,其教育教学行为也更多地受着学科的局限。为打破学科教学的这种局限性,我们提出“日常化学科教学”理念,主张“学科教学日常化,日常生活学科化”。  相似文献   
4.
合作生成教学是将合作学习与课堂生成有机结合的先进教学模式。合作生成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围绕具体问题展开合作学习,在合作中诱导和捕捉课堂生成,借助生成资源形成生长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姜连国 《物理教师》2003,24(9):9-10
高中物理现行教材对静电平衡问题只作了概括论述,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也只对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性质作结论性的罗列,缺少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甚至对学生提出的深层问题采取敷衍的态度,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及学科兴趣的培养。本文选取静电平衡知识的几个侧面进行讨论,涉及的都是与高中学习有关而且容易忽视的,或者高中阶段感到困惑的问题,以求对中学老师的备课有所帮助,进而使学有所长的学生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6.
物理实验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方案实施.方法是指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从实践或理论上所采取的手段与方式的总和.进行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的研究,要善于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手段、显示方法等,以便吸取实验设计中的精华,发现实验方法的关键所在.一个典型的物理实验,一般是由实验对象(实  相似文献   
7.
物理实验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实施方案。方法指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从实践或理论上所采取的手段与方式的总和、进行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的研究,要善于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手段、显示方法等,以便吸取实验设计中的精华,发现实验方法的关键所在。一个典型的物理实验,一般是由实验对象(实验中研究的客体)、实验源(实验的信号发生器)和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8.
物理实验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实施方案.方法指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从实践或理论上所采取的手段与方式的总和.进行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的研究,要善于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手段、显示方法等,以便吸取实验设计中的精华,发现实验方法的关键所在.一个典型的物理实验,一般是由实验对象(实验中研究的客体)、实验源(实验的信号发生器)和实验效果显示器三部分组成.对于光电效应实验来说,实验对象是在光的照射下发出光电子的金属板,一般为锌板;实验源指用来照射金属板的光源,一般为弧光灯或紫外线灯;实验效果显示器指显示光电效应现象的装置,如静电计等.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选择性的实施障碍表现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令性指导,实验区高考方案的两难指向,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功利性与简单化,学生选课心理的不成熟。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专家们的理论研究、一线教师的探索实践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与协调。  相似文献   
10.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准备,讲课是教学计划的实施和体现:“教学后记”是教学工作的反思和总结。因此,“教学后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与备课、讲课、批改、辅导有着同等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