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姜钰鹏 《教师》2019,(5):1-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读大学时,这句话镌刻在学校校门的背后,我当时看了一眼便记住了这句话,只是不知其中深意。许久之后才知道这句话出自儒学经典《大学》,其大意是:博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当时觉得当老师的大概最能明白这句话的道理,教书育人就是传承光明正大的品德,并教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才德应用于生活,最终使人类和社会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姜钰鹏 《甘肃教育》2021,(3):184-185
家国情怀素养是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构成其他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利用大数据搜集、梳理、整合历史信息,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历史探究的自主性与能动性,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对历史课堂的建构与发现、交流与探究、联系与运用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此,笔者结合具体课例,从家国情怀素养的“体验—情动—感悟—内化”四个方面,探索大数据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