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电力系统本科专业课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工程类传统专业课,电力系统本科专业课中大部分是成熟知识点。如何提高传统工程专业课的研究性是富有挑战性的共性课题。通过对电力系统本科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包括:课内的研究型授课方法、课外的自选研究专题、数字化实验平台和研究型实验等系列内容,涉及理论课、实验课和实验基地三大方面,有效加强了课程的研究性。本项改革成果已实践了3年,所研制的数字化实验平台已在多所大学推广应用,人才培养效益显著,在全国同行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多年来,清华大学电力系统本科专业课是面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专业必修课,由四门理论课(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暂态分析、稳定性和继电保护)和一门实验课(电力系统实验)组成,是本科生进入电力系统专业科学殿堂的主要向导和桥梁。随着电力系统学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工程教育发展潮流。表现在理论课程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必修的理论课程偏多,内容重叠且缺乏系统性,课内学时达120学时,学生负担过重;(2)教学内容处于90年代初水平,没有充分体现近10年来本学科的最新进展;(3)教学手段和方式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