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常丽  孔亚峰 《中国德育》2007,2(4):67-67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首先应追求学校德育质量的提升。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模式关键不在于是否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而在于构建的模式是否营造了一种新的学校德育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是否按照道德审美的规律,使学生在所构建的德育模式中不断自主地组织、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学生道德人格的不断完善、提升。  相似文献   
2.
回顾课程改革与课程发展史,我们发现,许多重大的、影响深远的课程改革在从改革蓝图转化为改革实现的过程中,在试图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操作之后,改革要么停滞不前,要么面目全非。而目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阶段,但更多的教师在面对它时却是手足无措,彷徨无计。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本文对《课标》与《大纲》中"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部分就课程内容选择、目标要求、编排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以此为基础对"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部分的教育价值、过程性、应用性、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数学文化价值的渗透等方面从教学角度进行了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的理解GL(3,2)是168阶不可解单群,本文利用有限群论的有关知识,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给出了GL(3,2)是168阶不可解单群一个新的证明.  相似文献   
5.
中美两国在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上具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因而两国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的结构调整以及核心课程的具体设置上均具有相当大的差异。通过对这种差异的比较分析,可以挖掘出中美两国隐藏在课程背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正持续、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而其核心落脚点则是课堂教学的展开。由此催生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的过程性转变,即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由“文字教案”向“思维教案”转变、由个人备课向集体备课转变。  相似文献   
7.
孔亚峰 《云南教育》2007,(9Z):29-3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概率论是研究和揭示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应用极为广泛,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与前面学习的等可能性事件、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是三类典型的概率模型,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这三种基本形式,是处理概率问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图作为一种有效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在一些欧美国家已成为了比较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而在国内却在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进行介绍、引进并试图在教学中应用。本文通过在理论成面上深入挖掘概念图与认知思维的内涵关系,进而对在此基础上的结合数学课程开展的概念图教学形式进行探讨与总结,并对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以期将来在更广大范围内推广应用,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