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如何通过有效教学和深度教研双向发展以实现教学教研成为紧密融合的复合体,这是课堂交互行为数据带来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双向提高的新途径之一。针对传统教学教研存在目标不明确、教师动力不足、决策缺乏科学性等问题,该研究提出教学教研融合理念,并以网络画板和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为课堂应用环境,围绕“如何融合”,对教学教研深度融合机制进行系统化分析和研究;围绕“怎样融合”,基于课堂交互行为数据的生命周期,从对象设计、数据采集、综合分析、维度划分、专家指导和总结反思六个阶段分析了基于课堂交互行为数据的教学教研深度融合的具体过程。最后,以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教授的两节课为例,具体分析了在网络画板及iFIAS支持下,课堂交互行为数据驱动的教学教研深度融合的建设过程及成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各类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逐渐完善,数据服务是平台建设和维护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推动区域内教育大数据互联互通,提高教育数据服务质量,该研究提出了教育大数据公共服务模型。该模型明确了教育大数据服务主体和数据服务类型,梳理了服务主体与数据服务类型的供给关系和三种数据服务平台应该提供的数据服务。此外还分析了国家、区域和学校三个层面的平台应用案例,说明大数据公共服务模型可以通过数据服务对接其他教育服务平台,形成更加融合的数据互联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是全球引领科技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战略技术,在重塑教育深层次变革的过程中促进了新教育形态的产生。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融合了人工智能“机器”的逻辑和“人类”的意识,有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高阶应用,促进教育的结构性变迁。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探讨人机协同的发展历程和哲学源头,阐述了人机协同教育的基本内涵。随后,文章以协同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提出人机协同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协同过程、知识分布加工和共享的过程、自组织有序发展的过程。最后,文章将人机协同支持的教育教学应用模式分为三类,即人机协同虚拟教学模式、人机协同自主学习模式和人机协同支持智慧课堂模式,并介绍了人机协同教育理论的典型应用。文章对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协同教育理论的研究,可为人工智能时代下开展人机协同教与学的应用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