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课,即微课程(Micro—lecture),肇兴于西方,21世纪初,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流行微课:国内,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建设“广东省名师网络课堂”,明确提出“建设的内容框架为:以重难点、特色理念的微型课为主(15分钟以内)”的要求,走在前列,近年,山东省的微课经验得到教育部的认可:2012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微课大赛”,更是将“微课”推向热潮。本文,笔者就大学《古代汉语》“六书”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微课教学设计进行探索。以形成交流供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保护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体验和文化熏陶中唤醒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情感、价值和态度。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中学在实施环境教育中应尤其重视人文环境的教育,梳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利于提升环境教育的时效性,从而构建生命诗意栖居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务实务本的教育,它专注于人的成长,以人的发展为本;它追求崇高的、诗意的教育理想,有一种高尚情怀的在里面,它是教育的本原。因其务实务本,要实做、用心做、负责任地做,唯其实才能出成效;因其教育理想的神圣和崇高,值得不懈地追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家访是一项旨在推进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活动,是高等教育和管理的补充和延伸,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辅导员假期了解学生入校二年来在接受了"三生教育"之后的一些变化,以及学生家长对"三生教育"的关心、了解与支持程度,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三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管理,共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深入,正切实改变着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也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语文教学的技术发展。本文从教学案例的角度,简要论述二者的结合。信息技术之于语文教学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杜巍  孙卫新 《云南教育》2009,(11):37-40
2008年夏,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作出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并提出了实施意见。我校接到文件后,进行了宣传、讨论,并结合本校实际拟定了实施方案,在学校“三生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三生教育”研究室具体负责,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开展。经过近一个学年的实践,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三生教育”教学、实践体验活动在思茅师专2008级学生中开展一年来,同学们分别从教师授课、系列讲座、各项实践活动、电视、网路、报刊、杂志上了解了“三生教育”的内容。为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思茅师专“三生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实践体验活动情况,探索“三生教育”教学及实践体验活动的最佳途径,在课程结束后,对其教学效果及实践体验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8.
孙卫新 《现代语文》2013,(10):57-59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在学术界和教学实践界得以确认。然而高扬的人文解读之风似乎建立在对"字、词、句、篇"的基本训练压制之上,对文本语言的解读、品味不足,方法和效果欠佳也成为课改十余年来学术界的普遍反思。辩词析句,作为语文教学中实用有效的传统方法,可以发挥出其独特的教学魅力。  相似文献   
9.
《左传》中的"衅鼓"作为一种古礼,有杀戮、衅仪、血衅等意义,这值得讨论。首先,采用统计法对《左传》中20次"衅"字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初步结论:衅鼓是指用牲血或战俘(仇敌)之血献祭新铸成的钟、鼓等礼乐器或是战鼓、军旗等军器的仪式;其次,采用比较法对比了《左传》的衅鼓与云南阿佤山核心区佤族木鼓旧俗,旨在通过后者反观前者的面貌。最后,形成本文结论:二者有关联也有不同。佤族木鼓旧俗的时代特征要早于《左传》的衅鼓特征。依佤族木鼓旧俗反观《左传》的衅鼓,用人血衅鼓当为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新兴领域,目前国内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两个层面上,一是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语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前者注重开发的结果,后者注重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和重建。国外研究的热点则集中到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