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阁体指馆阁作家的文风,是以职缘论;茶陵派指李东阳提拔影响下的文人,是以人缘论;复古派指倡导诗文复古的作家,是以文学主张论。很多茶陵派作家供职于馆阁,因而可以说茶陵派文风是台阁体之一种;复古派中有很多人出于李东阳之门,因而又可以说复古派的文学主张为茶陵之别调。从台阁体到茶陵派再到复古派,文学思想在寻找着革新的道路,但始终未能创造出新变的奇迹。  相似文献   
2.
就诗人情怀而言,孟浩然"壮逸"诗的典范不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而是《自洛之越》《寻天台山》。他的《采樵作》《万山潭》《九日于龙沙寄刘大?虚》,表现了淡泊自足而又豪迈潇洒的情怀,既冲淡又壮逸,无论在他自己的诗歌中,还是在盛唐诗坛,亦或是在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都有鲜明的特色和不容忽视的价值。这些诗表现了孟浩然独特的超越体验,在庄玄和佛禅之外别开新境,使山水田园诗人笔下较为暗淡的人生归宿问题具备了敞亮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早年喜作艳词,成为“苏门四学士”后,他的词风明显向苏试的词风逼近,这一转变背后是他生活和感情上的一些变化。他的词风变化体现了他创作态度的转变,从中可以窥见他对词体雅、俗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5.
论谢榛诗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榛诗模仿盛唐,得其格调而乏深情远韵;<四溟诗话>中有一些立论通达的条目,但落实为指导创作的理论则与诗歌的抒情特质相背;有些条目对诗歌规律和作家、作品分析确当,在明代诗话由创作技巧论向审美鉴赏论的转变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谢榛宗法盛唐、格高气畅的诗作在艺术上受岑参影响较大,虽不失正宗,但有意求工,难以见出时代精神和个性风采.学李白的作品务求豪迈,却难免皮相.继承杜甫伤时感事、抒写怀抱的诗,虽不及杜诗沉厚,却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而最能反映他真情实感的,是一些凄婉近于大历或切实近于元和诗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在明代弘治、正德时期的学思想新变中,吴中作家表现尤其突出。他们之中,有追求个性自由,如史鉴、桑悦、祝允明、唐寅等,也有受北方诗人复古风气影响而追求格调,如徐祯卿、黄省曾、陆深等。追求个性自由得益于吴中独特的地域化,表现出明显的求适意、重真情的倾向,同时也受限于地域环境,未能立即产生广泛影响;受北学影响能突破地域化之局限,调剂南北风,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将重内心感受的倾向引入诗复古思潮,促进了学复古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皎然论诗标榜“风流自然”,是提倡语言畅达、精神脱俗、情思飞动的诗风,但他并不认为这种诗风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是主张以苦思结撰反求流动畅达,以脱俗之精神进求狂逸之表现,达到“格高”、“气正”、“体贞”、“貌古”等等。这使得其所谓“自然”含义更加丰富,在“自然”的旗帜下加进了重视技巧的因素和崇尚主观的精神。这种文学思想对中唐诗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宋人“以文字为诗”及明代格调派诗歌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嘉靖后期,王世贞追求气高体正之美,试图为萎靡不振的文坛注入活力,但其创作却并未取得相应的成就。这是因为:一、精神世界的封闭与贫乏,二、彻头彻尾的复古主张,三、重体貌、重形貌的审美眼光。评价王世贞早期的文学思想、应该考虑到他重审美的一面,也应看到他所陷入的误区。作为与黑暗现实纠葛较深的吴中才子,王世贞早期的文学思想中包含了一些矛盾因素,为后来的变化理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0.
隆庆、万历间,文坛诸家仍有较强的结盟意识,但与嘉靖时期相比,求名誉、求地位的目的更为明确,更加重视相互的交谊,且能包容异调,不同宗派逐渐走向整合。在这种风气中,王世懋、吴国伦、汪道昆等复古派主将的文学思想发生了如下变化:意气趋于内敛,追求圆成自足的人格或心境;不再单以大历以前的高格逸调为尚,而追求自适其趣;虽然还言及法度,但更注重性情的流露。文坛风气及复古派主将文学思想的蜕变,为新文学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较为自由的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