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调查研究(上)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研究揭示了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基本分布,受教育状况,教育需求及其实现机制。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存在着巨大的教育需求,但是由于涉及到义务教育体制与户籍制度以及教育成本等各方面问题,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从调查结果出发,我们针对如何建构一个合理的,灵活的流动人口教育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划分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划分为 ,起点范畴 :思想和行为 ;中心范畴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中介范畴 :包括疏通和引导 ,言教和身教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 ,教育与管理 ;结果范畴 :内化和外化 ;终点范畴 :个人与社会。不论如何划分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或体系 ,它总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 ,通过人们的主观的创造活动形成的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 ,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将非本质的、偶然的、个别的方面舍弃 ,而抓住本质的、必然的、一般的方面 ,…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产生的基础不同,价值取向和社会作用不同.但它们都是对本民族身份的认同和本民族利益的维护,二者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相互影响,二者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相互依赖.我们一定要科学界定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的使用范围和意义域限.在舆论宣传、国家政策和国民教育等层面要坚持以民族精神而不是民族主义作为中心话语.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往往通过该民族的行为方式和处世风格表现出来。但理解民族精神,不能仅从该民族的行为方式和处世风格层面分析,还要把握影响其行为方式和处事风格的深层原因。概括来说,民族精神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来把握:民族世界观是民族精神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精神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四个方面来论述其哲学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本质是重新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实践观 ;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价值追求在现时代的新发展与真正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内在要求的生动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社会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三、问题与建议   (一 )问题通过对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 ,我们认为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如何保证流动儿童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 )如何针对流动成人提供有效、现实的继续教育体系支持。在以往的研究中 ,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前者 ,而对于后者的研究较少。实际上 ,我们认为两者在深层上反映的都是一个“教育边缘化”的问题 ,从调查结论出发 ,我们也发现两者是互动的。教育研究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更应该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流动人口社区教育机制的建立入手才能构建一个合理的、有效的、灵活运作的针对…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精神,本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四个方面来论述其哲学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本质是重新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实践观;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价值追求在现时代的新发展与真正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内在要求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社会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时下,“以人为本”已成为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例如经济“以人为本”,企业“以人为本”,管理“以人为本”,科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当然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时髦的话语。目前关于这个话题的理论文章已为数不少,但是,大多数论者仅从受教育者之为“人”的自然属性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为什么坚持“以人为本”,以及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论述,只重视人的物质利益的满足一面,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的一面。如果不能全面理解“以人为本”概念的内涵,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会以片面化的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真正做到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选择科学的社会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目标的科学选择必须以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现为理论依据,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以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为选择社会发展目标出发点原则;以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内容原则;以实现社会主体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目标最高价值追求原则。遵循社会发展目标选择的基本原则而确立的社会发展目标必然具有三个特点:社会发展目标选择的现实性特点;社会发展目标内容的超越性特点;社会发展目标追求的动力性特点。新中国社会发展目标历史演进是一个逐渐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科学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叶险明教授所著的<"知识经济"批判>(以下简称<批判>)一书,2007年9月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