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4年12月底,我主持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立项的"十五"课题"积累、审美、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召开结题会.作为课题汇报的内容之一--我上了一节诗歌教学课,诗题为<哭亡女苏菲>(教材为自选,见文后附录).开会前一天,我上了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读,并要求选择最使自己感动的诗节,以"答亲爱的父亲"为题写答诗.下面是结题会上的汇报课即第二课时--朗读并理解这首诗.  相似文献   
2.
京剧脸谱中有一定的写实成分,如传说中关羽是红脸,李逵是黑脸,这在脸谱中也得到了体现;又如老年人气血衰退,所以老年角色的脸谱多用粉红色等。但是,京剧中的各种复杂脸谱更多地传达出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红色象征着人物的赤胆忠勇,关羽就是典型的例子;白色则象征奸诈阴险,曹操是典型的代表。这两种人物的性格和行事恰恰构成了两个极端,所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说的就是两个人的言行截然相反。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透过‘言语形式’去发现言语作品所表现的‘言语内容’和生成的‘言语内容’。”文言文阅读教学亦应如此。我们应该坚决摒弃仅以实词含义、虚词用法、句式特点等为教学内容,把文言文阅读教学变成纯文言知识教学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从语文工具性的路上奔向提高语文素养的理想之所。下面是笔者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简要记录。教学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本文中哪个人物最具有智慧,要结合具体的语句作多角度分析。现把学生的理解摘录如下:生1:我…  相似文献   
4.
《五人墓碑记》妙在以比明义,在疏通意之后,我便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对比:找一找全有多少对比,看谁找得最多。五分钟后,许多同学在窃窃私语,有的说三个,有的说四个。我不急于揭开这个迷底。而是让同学们分组讲座,注意从不同类人物、同类人物、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事情的前后过程等不同角度去分析,看哪一个组找得最全。目的是拦水蓄势,增加课堂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孙晋诺 《学语文》2024,(2):57-59
诗词篇幅短小,往往通过设置对立与冲突来形成张力,以增加艺术效果。诗词中的对立与冲突与小说等叙事文本不同,它没有足够的情节展开空间,只能在画面构建或意境塑造中通过其元素关系来呈现。因此,我们在欣赏诗词,品味其意其境时,还要拥有多个维度审视文本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积累1.语汇的积累。1制作词语积累卡片:学生根据教学进度把教材附录部分的词语制成卡片。每张卡片最多5个词语,每个词语包括:词语、音、词典义、语境义、创新造句5个方面。饭后茶余的时间,同学之间互相抽卡检查。2新新词吧: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的语汇源源而来。比如“网吧”“股市”“新新人类”等。每个实验班建立一个“新新词吧”,看哪个班的“新新词吧”最丰富。3成语链接:比如以“我爱语文”4个字为头,连接成语,看谁接得最多。4民间谚语库: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搜集民间谚语归类如季节变化类、…  相似文献   
7.
"梨园"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先有了曲艺才有梨园。据清代孙星衍所撰写的《吴郡老郎庙之记》记载,唐玄宗时有一位很擅长霓裳羽衣舞的艺人名"光",玄宗给他赐姓为李氏,并让他在宫中教习弟子。因为李光爱吃梨,所以在他的住所遍植梨树,取名梨园。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先有了梨园然后才引入了曲艺,梨园最初只不过是唐代皇家禁苑中的一个果园,和桑园、桃园等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皇室及大臣的宴饮游乐之所。只是由于唐玄宗非常爱好音乐,  相似文献   
8.
孙晋诺 《新读写》2023,(12):32-35
<正>诗歌鉴赏是广大考生感到非常棘手的一道试题,原因在于读不懂诗词。认真研读高考试题,可以启发我们如何读懂原作,如何绕开命题之“坑”。一、用庸情代替诗情诗是文学,再朴素的诗也与生活有一段距离,但命题者总会用一些平庸的解读来代替真正的诗意,而读不懂诗的考生往往把诗等同于真实的生活。因此,我们要谨防那些初读时比较切合自己胃口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正>太多的中学生为写不出、写不顺、写不好而苦恼,治“病”之本在“读”。很多人为不想读、读不通、读不明、读了无用而放弃读,治“病”之本在于知道“读什么”。读什么呢?读经典,读范本,读一流作品。读这些作品是如何被称为经典的。更准确地说,它们是凭着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才成为一流作品的。再准确一点说,读它们的言语形态,即它们用了怎样的语汇、语句,语汇、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即将结束,我们从众多来稿中精选了九个课例,汇成这样一个“精彩课例回放”专辑,类似于做一次岁末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