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3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孙泽生 《红领巾》2005,(3):61-65,73
加总技术视角的公共物品自愿供给理论是从供给者理性假设出发,通过区分个体公共物品供给量引致的社会可得消费水平,即利用不同加总技术进行公共物品供给的模型化细分,以解决如何在成员间实现公共物品的自愿供给及其供给水平,进而针对供给不足设计相应的矫正机制.这一理论的目标在于纠正标准公共物品理论下,由于主要着眼于需求侧面考察,出现囚徒困境而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缺乏的缺陷.从考察个体行为对公共物品供给的不同边际影响出发,通过拓展公共物品的分析框架,考察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可以为全球和国际层次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提供基本分析工具和矫正机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理解作为新术语、新范式的课程思政如何生成和作用、其交汇的多重“逻辑”如何互动是课程思政研究及实施的重要理论问题。系统梳理并纳入课程思政所交汇的多重“逻辑”,基于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和“理性人”分析构建了一个纳入视域、历史和要素/环节的三维课程思政分析框架。研究认为,从宏观视域和公共产品供给视角给出的顶层逻辑和微观视域及学生主体性视角出发的底层逻辑之统一和正反馈机制作用,是课程思政形成和作用的核心理论机制。不同维度间互动可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理论、政策渊源以及思政教育资源要素,可为“教师+思政资源—课程(堂)教学—学生”的全流程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提供激励,实现微观视域的供需适配与宏观视域的政策目标达成、政策激励与调适以及思政教育资源资源共享间的契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