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生产知识,涉及天文历法、农业生产、手工制造、建筑等方方面面。这些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酣畅淋漓、透彻深刻的剖析道,比喻道,注解道,体现了老子的科学精神。探讨老子蕴含的科学知识及其比喻有助于我们深入领会老子的科学精神,有助于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老子其人老子其书。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迪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作为文本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学术环境重点解读迪尔凯姆关于宗教起源的理论,同时文章还追溯该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和相关依据。对于以马克斯·缪勒为代表的自然神论和以爱德华·泰勒为代表的万物有灵论等不同的宗教起源理论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4.
佛教内在慈善思想与外在慈善事业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是推动其在世俗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佛教慈善是佛教良性世俗化的重要表现,也是佛教联接神圣与世俗的桥梁纽带,还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途径。佛教慈善可分为内在性、外在性和超在性三种类型,三者密切联系、互动循环而构成有机整体,区别于世俗社会的慈善内容。文章以此为概念范畴,按时间脉络,探讨佛教慈善的历史发展、现实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佛教慈善可分为内在性、外在性和超在性三种类型,彼此密切关联、互动循环,从而区别于世俗社会的慈善内容。佛教所具有的各种慈善理念是内在型慈善,由之引发的各种社会实践是外在性慈善,其活动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既是宗教事实也是社会事实。从思想、行动、政策等不同方面对佛教慈善进行复合分析,才能充分理解其内涵与功能。  相似文献   
6.
工科大学生就业去向以面向生产企业为主,就业形势总体较为平衡,但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同群体的工科大学生就业期望差异明显。指导工科大学生就业要分类指导,明确重点,要有利于实现毕业生的合理就业期望,要坚持及时就业和充分就业并重,要按照工程师的职业发展规律指导工科大学生成长成才,要紧密结合实践、实习,创新就业指导形式。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逃课族”现象日益加剧,严重冲击着高校现有的和谐教学秩序,危害着大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结合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际,通过调查“逃课族”群体现状,分析其产生的深层原因,从服务态度、管理制度、人格培养等方面提出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概念入手,结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佛教大同理想作为佛教对理想社会生活的一种追求,与其个人观、家庭观、社会观、国家观、世界观等息息相关,并在深层理念上体现了佛教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近代以来,胡礼垣、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谭云山等人的大同思想中,均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佛教特色,佛教界高僧如宗仰、太虚等人提倡的“人间佛教”的革命中同样包含佛教有关大同社会的理想.佛教的缘起观、平等观、心性观蕴含的大量思想经过现代化的阐释之后,可以作为全球社会奉行的黄金原则.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