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功”的的概念的形成教学为例,刍议物理概念形成的三个主要环节:感知活动、建构结构和掌握方法。  相似文献   
2.
孙秀梁 《物理教师》2007,28(1):9-20
闲暇之余,我常常就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和身边的小同学进行“科学对话”.我之所以选择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作为“对话”的对象,是因为我想了解儿童对物理现象的最原先的的理解.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受书本知识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他们也具有了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他们的想法是在物理现象和生活经验的直接启示下产生的,是对科学的一种感悟.而这些感悟的表象也是我们学生构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作为教师,有必要了解哪些表象对学生的概念和规律的构建会起阻碍作用,哪些表象会起支撑作用.比较与不同年龄学生的“对话”情况,可以发现一些小同学持有的令人惊奇的观点.透过这些“天真”的想法,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对我的物理教学起不小的启示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碰撞是两物体经过极短时间的相互作用而使各自的动量和动能发生明显变化的过程.对“极短时间”应这样理解: (1)由于碰撞时间极短.系统所受外力远小于相互作用的内力,可认为系统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4.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生是意义建构主体。通过消极吸收老师传递的知识不能建构意义。因此,以社会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教学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中知识的建构者。这意味着教师不能把科学当做已发现的真理来教,相反,他更应该像科学家所做的那样去教科学——让学生投身于体验真理的社会过程中去。建构主义强调课堂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化”不失为顺应这一发展要求的教学活动类型。所谓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尽力通过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产生质疑、引发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  相似文献   
5.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生是意义建构主体。通过消极吸收老师传递的知识不能建构意义。因此,以社会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教学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中知识的建构者。这意味着教师不能把科学当做已发现的真理来教,相反,他更应该像科学家所做的那样去教科学——让学生投身于体验真理的社会过程中去。建构主义强调课堂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化”不失为顺应这一发展要求的教学活动类型。所谓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尽力通过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产生质疑、引发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辨析评价题是近几年沪粤两地物理高考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特别是近两年,出现的频率更高.这种题型的出现主要是针对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考生只顾埋头解题,很少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的现状来命题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