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茂如 《现代语文》2008,(12):37-37
“预设”与“生成”是相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而定的。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预设为主。目前,教学界一般认为“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它包括课前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手段运用的设想等等。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它是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课堂教学本身的行进状态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生成”又分为“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  相似文献   
2.
《安徽教育》1990年第7—8期合刊上,刊登了李天虎同志的《“顶真”与“回文”》,其中有这样一句:“回文又叫回环,是利用词序回环往复的巧妙配合而形成的一种修辞方法。”显然,这里将作为修辞手法的“回文”和“回环”混同成一个概念。其实回文和回环是两个不同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