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日,市教科院到我校进行调研听课,笔者随同听了一节初一语文课,执教的是古文名篇《伤仲永》。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过了一会儿,只见学生仍有些迟疑,老师鼓励道:“大胆举手,大声回答,勇于表现自我,才能走向成功的舞台!”随后许多学生举起手,坐在南墙角的一位男生此时手举得很高。老师看了看、稍作停顿之后,指着他说:“好,XX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岂料话音刚落,就引来一阵哄笑和唏嘘。老师旋即以锐利的目光扫视四周,转而对那位男生说:“你大胆发言。”教室渐趋平静。  相似文献   
3.
周二中午路过宿舍区时,我看见初三的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正在嬉戏打闹,两人你追我赶,男生把女生赶到东面墙角,快速伸出一只手抓住女生的一只胳膊,同时用另一只手拍打女生的肩膀,高声喊道:“服不服?”女生笑嘻嘻地,两人很是“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4.
本学期执教的首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社戏》,品读这篇小说中的几个情节与细节,反窥现今的教育对象——眼前的学生,我不禁又生发出几点断想。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堪称“经典之经典”。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受到普遍好评。当这位老师的同行问他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相似文献   
6.
一个孩子的一天上一整天学,写完作业才能玩。八点要上床,天刚亮就爬起来——不能迟到!今晚躺在小小的床上,让我许个自私的愿望:求求你,太阳公公,明天多待一会吧,——我,我想玩会儿。——安奈特·L·布鲁肖(美国著名教育学者)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孔夫子有一著名论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强调的是夯实基础、巩固已知领域;“知新”追求的是思维创新、探寻未知领域。“温故”和“知新”是学习中面临的矛盾统一体,处理得当方能有所长进。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温故”(重视基础)与“知新”(追求创新)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此,我们理应作出更深入、更全面的判断。[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背景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已成为一种积极的教学倡导。然而,个中问题颇值审视。首先,提问和质疑,就是必须辨析的两个概念,不能视为等义。其次,从自主提问中的“兜圈子”现象,管窥“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矛盾关系。学生“自主”要得以切实提升并闪现思维深度,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参与和导引。“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教学追求,要经历一个磨合、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学生主体"理念的确立、教育民主化的推进和新型师生关系的发展,许多地区、学校尝试开展了学生评教活动。对于这一活动,有赞成,也有怀疑和否定。基于对实际情况的观察、调研,认为:对于学生评教,不宜纳入"传统"与"现代"之争,应当重新审视出发点和实效性,端正学生评教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孔夫子有一著名论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强调的是夯实基础、巩固已知领域;“知新”追求的是思维创新、探寻未知领域。“温故”和”知新”是学习中面临的矛盾统一体,处理得当方能有所长进。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温故”(重视基础)与“知新”(追求创新)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此,我们理应作出更深入、更全面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