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台湾学者南怀瑾风趣地描述过他看过的一出川戏:在震天价响的大锣大鼓开场下,出现了武生打扮的绿林英豪,在戏台上先用英雄式的快步转上一圈,然后虎虎有生地撩下了遮面的半边大氅,唱起了自报名来的道白:“小了的力量大如天,纸糊的灯笼打得穿,打箱的豆腐打得烂,打不烂的除非是  相似文献   
2.
指导教学的是什么?这是个尚未言及的问题。人们往往认为指导教学的是教学论,而教学论的唯一哲学基础又是认识论的,这种流俗的观点有着浓厚的唯理性色彩。指导教学的是思,思的性质是“揭示”,按事物以其所是和如何是的方式去揭示事物。生活世界既是一个存在着规律的世界,又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只有涵盖了理性和诗性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揭示方式之思,才能与生活世界相对应。只有把捉住这思,关于“指导教学的是什么”的问题,才算真正言及了。  相似文献   
3.
形成教育学文体单一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当今的学术研究为科研,二是论文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教育考核的评定方式。要转变这种状况,在教育中就要提倡多样化之风,克服书写中心主义,在人才培养上要重创造而不是重形式。  相似文献   
4.
教育中的似乎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似乎主义追求一点色彩、一点修饰、一点装潢、一点雕琢,使教育在外观上象什么,作为什么而有效。这些装饰性材料往往成为学校评奖、获优和应付级部门检查和向同行炫耀的“资本”。它追求“似乎象什么”,省掉了“真正成为什么”的努力。在似乎主义的追求中,人和教育被装扮得日益象个“洋葱头”,这使教育处于异乎寻常的低水平,一切都变得肤浅、表面化。  相似文献   
5.
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在2005年10期转载了刘伟芳的《我国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时考察与现时探讨》,在2005年6期转载了冯文全的《关于德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考察》,两文都引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的一段话:“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持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在这段引文后面都有“据此”两字,然后得出相同的“结论”:先有研究对象,再有一门科学;先有教育学、德育学的研究对象,再有教育学和德育学。  相似文献   
6.
文化继承分为两个方面过剩继承与欠缺继承.过剩继承是指今人的认识远已超过了古人的认识,继承仅仅是挖掘般的考古,去寻找古人与今人相似的思想.欠缺继承是指古人的思想为今人所欠缺,它能符合和满足今人的需要,继承能对今天的实际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出过剩继承与欠缺继承,可以深化人们对继承传统文化的认识,寻求传统文化中真正值得继承的东西,提高继承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育学研究依其研究取向及所形成的总体风格,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形态:作为意识形态的教育学研究、作为学术符号的教育学研究和作为人文关怀的教育学研究.立足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着眼于我们所面临的实践的生活世界,开展基于中国立场、凸显中国风格、汇集中国经验的"中国问题"的教育学研究是教育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深化教育学理论有待于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对这对关系的探讨,涉及到对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反思。哲学教科书的思维直接影响了教育学的思维。对应用说与无人的教育学和抬高认识论与教育学缺少本体论基础两种状态的探讨,涉及到关于传统哲学教科书对教育学影响的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理解教育的生活世界——为教育学奠定生存论的本体论基础,是今天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析教育中的知识文化观与智慧文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教育的弊端是受知识文化观的宰治,因此,必须进行观念更新:由知识文化观向智慧文化观转变。即:1 .打破对书本的迷信;2 .教育不能培养只知道获取确定性知识的学者,而要培养追求深刻知识的思想者;3 .转变教育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0.
让生活本身成为艺术品,是要使德育由“问理”的德育走向“问心”的德育,使道德实践变成生活美学,使人在德育中创造和发现“自我”,将“自我”塑造成“伦理——诗”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