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皎然“复古通变”论孟二冬,耿琴唐代诗僧皎然在其《诗式》卷五《复古通变体》中说:评曰:“作者须知复、变之道,反古曰复,不滞曰变。若惟复不变,则陷于相似之格,其状如驾驶同厩,非造父不能辨。能知复、变之手,亦诗人之造父也。以此相似一类,置于古集之中,能使弱...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丰富多彩,其共同特点,一是站在社会现实的对立面,从与社会现状相反的方向去构想,表现出鲜明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情绪。其二,这些理想中的社会,不是从国家的政治法律、行政组织等方面去设想,而是与之相反,是没有王治的“无为”世界,那里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追求一种自然无为、和平安逸、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公元十二世纪初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金源王国,在以武立国的同时,又特重文化,其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刘祁《归潜志》说:明昌、承安间,作诗者尚尖新,故张翥仲扬,由布衣有名召用,其诗大抵皆浮艳语。……南渡后文风一变,文多学奇古,诗多学风雅,由赵闲闲、李屏山倡之。屏山幼无师传,为文下笔,便喜左氏、庄周,故能一扫辽宋余习。而雷希颜、宋飞卿诸人皆作古文,故复往往相效法,不作浅弱语。赵闲闲晚年诗多法唐人李、杜诸公,然未尝语于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