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作为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对于学生的政治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一些经历能够影响以后的政治行为.笔者对美国学者有关学校影响学生政治取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学校对学生政治取向的影响分为教室内和教室外两大方面.教室内进行的政治社会化又可以分为课程的讲授、仪式活动和教师的榜样;教室外的形式则包括学生的社会构成、课外活动和学生团体、校园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政治的异化是弗洛姆政治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表现为:官僚主义化、权威的匿名化、平等与自由及民主的异化、人类的毁灭等.政治的异化使一切民主形式变得虚有其表,根治其异化的根本在于在人的内心建立生产型性格,即人道主义良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中的“能人”治理现象兴起,如华西村、南街村等,“能人模式”似乎成了农村建设发展的唯一模式。然而,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镇开拓了“宅基地换房”的“华明模式”,并取得卓著的成果。“华明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道路,同时也为“能人模式”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向制度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的过渡提供了实践范本。  相似文献   
4.
作为政治人物,拜登身上存在太多的矛盾之处,其矛盾背后的心理特质可概括为“环境适应型”。拜登的“环境适应型”特质使他根据需要巧妙转换言行服务于政治,“环境”和“策略”成为理解拜登这种特质的桥梁:前者创造影响条件(个人、家庭、政界、时代)生成不同的政治脸谱,由影响力转化而来的应对策略(“折中调和”“暧昧不明”“墨鱼自蔽”“举棋不定”)则展现了政治脸谱的切换效果。个人人格特质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拜登领导下美国政府的决策风格。  相似文献   
5.
汉代实行“以孝治天下”,由此形成了“三纲六纪”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形成对士人的政治人格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使士人束缚在人际关系的网络中,奴性进一步增强;但是另一方面,士人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中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支持,从而在“道”与“势”的对抗中保留了部分人格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君和师的关系 ,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孔子以前 ,君和师的角色是相混的 ,君主本身承担着师的角色 ,这时师的作用很小 ;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 ,这时师的角色已经独立 ,天下未归于一统 ,各国纷纷招贤纳士 ,师的地位最高 ;第三个阶段在秦朝 ,天下归于一统 ,秦的统治者极力排斥师的地位 ,焚书坑儒 ,号召人们以吏为师。第四个阶段在汉以后 ,道屈于势仍是君师关系的主流 ,但君主为了更好地统治 ,也多作出尊师重道之举。基于此 ,本文将分四部分对此问题进行论述。  一  师在传统社会中 ,一直被认为是知“道”者 ,向人们传“道”、…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领导心理学的研究多限于工商领域,没有把工商领域的领导与政治领域的领导区分开来,导致许多理论被错误地用于对政治领导的分析。政治领域与工商领域的领导心理研究在学科的定位、领导目标、领导与下属的关系、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必要建立起一门属于政治领域的领导心理学。  相似文献   
8.
季乃礼 《政治思想史》2015,(2):1-20,198
汉末清议作为一场士大夫群体的集体行动,最适合用集体行动或社会运动理论进行解读。根据卡兰德曼斯的集体行动理论,汉末清议始于不满,但不满转化为抗议行动还需要信心和能力。这种信心和能力来自于士大夫群体松散的组织,3万余太学生的支持,门生、故吏、家族的支持。同时,他们作为道的承担者,也获得了来自社会其他人员的支持,甚至对手的尊重。这导致他们对道义的更加坚守,对自己群体的积极认同。同时,参与人数众多也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信心,他们相信皇帝不敢与天下士大夫为敌。  相似文献   
9.
霸权理论认为大众传媒是为现有政权服务的,极力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霸权理论论述最为精到的是法兰克福学派学说,该学派认为大众传媒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导致了人们的批判能力的丧失,大众传媒操纵了民众,而政党通过操纵大众传媒影响公众。霸权理论提出后遭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大众传媒是中立的,甚至有时是批判现有政权的。  相似文献   
10.
科举取仕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取仕制度是自中国隋唐以来主要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政治学的理论对科举取仕制进行探索性的思考。科举取仕在封建社会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它是封建社会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系统的运行,是维护封建社会稳定、长久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