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乡偶书》是诗人贺知章八十多岁辞官返乡时不由慨叹人生易老,世态沧桑的诗篇。其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写出了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  相似文献   
2.
【活动背景】《会飞的图画》是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爸爸给小明寄信时贴的一张小小的邮票,向学生介绍了邮票的作用。课上,我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邮票,并分小组介绍了邮票的画面。但我总感觉学生意犹未尽。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开展了《会飞的图画》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汉语拼音方案》是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拼写和注音的惟一法定方案。方案明确规定了它的字母表、序每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以及拼音规则、正词法等。这些内容都是法定的。  相似文献   
4.
师:你能联系诗句,围绕“愁”字,谈一谈体会吗?生:“寒山寺”有冷冷的味道,又说在“姑苏城外”则有孤单的味道,都和诗人的处境相吻合。所以,我认为“姑苏城外寒山寺”恰恰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愁。师:妙。好一个“姑苏城外寒山寺”。生:“月落乌啼霜满天”给我们勾勒出一幅寒气逼人的图景:月落乌啼,微弱的月光映在水面,反射出淡淡的光线,就像霜一般弥漫在空中,怎不使只身在外地的异乡人倍感孤独寂寞?思乡的惆怅便油然而生了。师:对,由景生情呀。生:老师,我查过诗人张继做此诗时的背景,诗人“十年寒窗”苦读后进京赶考,希望“一举成名天下知…  相似文献   
5.
读了贵刊7-8期《给拼音教学松绑》一文,笔者也深有同感,在拼音教学中,“ü”上两点的省略,的确是拼音教学的难点,学生容易混淆。但对赵老师提出的化难为易的方法笔者不敢苟同。一、《汉语拼音方案》是社会主义文化支柱之一,它不是哪位领导一拍脑瓜的灵感,也不是几位专家闭门造车的产物,它是自1949年开始酝酿讨论,至1956年1月才产生的草案,又经过两年多的广泛征求意见,于1958年2月11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正式获得批准,参与讨论的人员达到了一万多人,是智慧的结晶。这说明《汉语拼音方案》是符合法律程序的。所以我们应该维…  相似文献   
6.
《回乡偶书》是诗人贺知章八十多岁辞官返乡时不由慨叹人生易老,世态沧桑的诗篇。其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写出了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颇不平静的心情: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从而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充满感慨的自画像。我觉得这幅自画像有研究的价值,于是我这样引导学生———师:孩子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为诗人贺知章描绘一幅“鬓毛衰”的画像吧。生1:这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佝偻着腰,拄着拐杖的手青筋暴露,边走边咳嗽。生2:这是位老态龙钟的老人,他的脸皱得像蔫了的苹果,又干…  相似文献   
7.
简快作文     
读了贵刊2006年第1期刘盂斌老师的《“少一人”少的是谁》的争鸣之作后.我被刘老师锱铼必较的精神所感动。我认为.做学问之人就应谈有如此态度。但反复咀嚼又觉有不妥之处.不吐不快.想借本刊与刘老师交流.也希望各位同行、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读了贵刊2006年第1期刘孟斌老师的<"少一人"少的是谁>的争鸣之作后,我被刘老师锱铢必较的精神所感动.我认为,做学问之人就应该有如此态度.但反复咀嚼又觉有不妥之处,不吐不快,想借本刊与刘老师交流,也希望各位同行、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会飞的图画》是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爸爸给小明寄信时贴的一张小小的邮票,向学生介绍了邮票的作用。课上,我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邮票,并分小组介绍了邮票的画面。但我总感觉学生意犹未尽。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开展了《会飞的图画》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爱迪生》是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当同学们读到“由于火车震动,爱迪生放在火车上的化学药品白磷燃烧起来,车长气极了,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这个自然段时,我是这样引导教学的——师:读到这儿,你想对爱迪生说些什么?生:爱迪生太可怜了,由于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