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施前的设想最近,一直在思考:我们在设计一个主题探究活动前该做些什么?我们设计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孩子们喜欢的吗?离孩子们原有知识经验有多远?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小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的研究”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了解小学生前科学概念对于设计、组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一、导中设疑——鼓励学生尝试 发现是科学探究的开始。科学教学中知识的获取、概念的形成,一般是以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为起点的。问题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明确探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季荣臻老师在e21科学探究网的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科学教师要把自然书扔掉吗?》,引起网友们的热烈讨论,现将这两部分内容发表如下,欢迎读者发表您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 的声音王国》单元,通过对有关声音话题的研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但此单元对噪音问题的探究还不够深入。而除了想办法让发声物体降低音量外,有一些物质是具有不同的隔音作用的。所以,我在"声音"单元最后一课设计了此案例。  相似文献   
5.
本调查主要了解三年级学生有关“天气”的前概念情况,调查使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江阴市桐岐中心小学(农村乡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一、以内容分析法建立“天气”的科学概念图调查组先找出《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天气”具体内容标准和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关天气概念的单元,分析其中蕴含之概念,同时条列概念间的关系,完成天气概念命题陈述,并藉以完成初步的概念图;之后,再由概念图分析所示之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征求相关的学科专家意见,完善科学概念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构建小学科学课程的“理性课堂”,关键是教师要根据学科特征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实验动手操作,发现科学的奥秘;直面生活,启发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上发展认知;直面探究,鼓励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本领。  相似文献   
7.
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小学阶段“内容要求”的动词按“目标类型”和“学习水平”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发现:动词使用倾向反映了课程的性质;“技术与工程”领域动词使用超常;动词分布整体符合规律,但在部分领域和学段出现缺位和错位。需重视“跨学科整合”学习,通过动词实现学习目标的进阶型式分布、行为化转换和表现性评价,促进“教-学-评”的一体化,落实学科育人总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吹泡泡"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游戏。而要把吹泡泡游戏设计成科学活动,并体现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就需要科学教师关注儿童的已有经验,并通过具体的、有预设的吹泡泡科学活动,让儿童积累科学经验。而不是传递"静态的科学知识"。【案例一】教师用吸管演示吹泡泡,引发学生的兴趣。师:你们想玩吹泡泡游戏吗?那么,我们一起先来制作一杯吹泡液吧!师:做吹泡液需要用什么材料呢?  相似文献   
9.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下)中《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去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了解上浮材料的特点,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本课围绕问题“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展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通过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  相似文献   
10.
建构科学教育学习场,有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无锡市四所小学的科学教育实践表明,建构科学教育学习场要遵循多样性、主体性、社会性和引导性原则。在学习场中开展科学教育要强化实践性与创新性教学,注重跨学科整合与知识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