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所谓教育性原则,是指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必须服务并服从于教育教学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独立学院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一样,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因此,教育性原则应当成为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习习惯是经过长期教育训练形成的反映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心理倾向。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应在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论、教师论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语文学科及学习的特点,抓住最佳训练时机,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3.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思辨与定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独立学院是我国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决定着它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笔者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规定性,独立学院生源特点和办学特色的导向性等方面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论证与思辨,并提出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科学研究是中专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专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学、教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等都具有重要价值。这种价值是伴随着彼此之间相互矛盾关系的解决而走向统一的,其价值的实现当然需要创设相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所谓教育性原则,是指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必须服务并服从于教育教学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的教育属性和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高校应当在助学贷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认识不足、宣传不力、教育不够、管理不严的问题。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应当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教育者和管理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的道德风险及防范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家助学贷款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来自借款学生的道德风险 1.非贫困生捏造材料骗贷。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利息较低,且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承担,资金成本较低,同时没有担保要求,与普通商业贷款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助学贷款的这种优势可能吸引部分非贫困生出于占有隐性补贴或从事其他投资和消费活动的目的,故意编造家庭贫困状况以获取贷款。在助学贷款额度和政府贴息有限的情况下,非贫困生获得了助学贷款,既挤占了真正的贫困生的贷款额度,也增加了财政负担。同时,有的学生将助学贷款用于其他投资或消费活动,助学贷款这一本来应当投入高等教育的资本就无法实现向人力资本的转移,助学贷款的社会效益就因此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 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挥教师的潜力, 是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二是要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发挥教师群体的整体效能;三是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教师队伍, 避免教师外流  相似文献   
9.
浅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主要来源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社会整体信用资源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位、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学生还贷能力的缺乏。通过建立健全个人信用系统和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制度设计,加强教育和引导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化解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一、国家助学贷款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一)来自借款学生的道德风险1.非贫困生捏造材料骗贷。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利息较低,且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承担,资金成本较低,同时没有担保要求,与普通商业贷款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助学贷款的这种优势可能吸引部分非贫困生出于占有隐性补贴或从事其他投资和消费活动的目的,故意编造家庭贫困状况以获取贷款。在助学贷款额度和政府贴息有限的情况下,非贫困生获得了助学贷款,既挤占了真正的贫困生的贷款额度,也增加了财政负担。同时,有的学生将助学贷款用于其他投资或消费活动,助学贷款这一本来应当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