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推行校本教研,旨在倡导教师间互相学习、共同切磋、经验分享,营造自下而上、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中各自为战、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提升学校教研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参观植物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路过景洪,沾朋友的光,一起参观了热带作物研究所的植物园。 植物园坐落在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的左后侧,它的外围是郁郁葱葱的橡胶林。远远望去,那沐浴在晨光中的漫无边际的青枝翠叶,好似一片绿色的海洋。我沿着一条幽静的小路,径直向胶林走去。眼前的橡胶树,虽没有松柏傲岸苍劲的气势,也没有杨柳窈窕婀娜的腰身,但它却有着独特的姿态:粗壮的树干笔直挺立,繁密的枝杈凌空纵横,伸展开茂盛的叶子,宛如撑起了一把巨大的绿伞。每当微风掠过,橡胶树便发出“沙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研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下而上的改革,必须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之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高举以校为本的旗帜,迈出了课程改革的步子,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但校本教研还处在一种松散、无序阶段,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实效性不大。因此,我们提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探索”研究,试图通过研究,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以制度化的方式保障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决策、反思和改进的能力,提升学校教研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则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一个班级集体,几十个活蹦乱跳,成熟与幼稚并存的少年,要让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哪一个班主任又不在探索中反思,为此摸索出可行的工作方法,我要谈的正是多年班级工作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就要求教师的作用要朝着促进学生发展、学会学习的方向转变,教师要从一个讲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贯穿在整个语文课堂教  相似文献   
7.
教学评价起着导向、约束、激励作用。不同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将引导教学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很长一段时间教师对学生实行的是一种静态的评价,往往从学生学习所达到的终点的结果来判定学生的优劣、成败。教学采用的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学生做——教师评——学生听,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  相似文献   
8.
新春即将来临,同学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是“贺年卡”,许多人准备互相赠送,也有一部分同学打算赠给任课老师。我发现这种现象后,心想,如果不及时正确地加以引导,势必分散同学们的精力,影响学习,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可又考虑到大家正处于兴奋点上,强行制止恐怕效果不好。只有用合适的办法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这样做的利弊,才会作出明智的选择。于是,在班会上我和大家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现摘录其中一段:  相似文献   
9.
宋光琼 《宁夏教育》2010,(7):107-108
2010年4月15日上午,一节五年级语文课教学正在进行中,教学内容是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临死前的严监生》。初读课文后,执教教师告诉学生: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形象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文中主人公严监生,是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他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诸亲六眷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  相似文献   
10.
第三册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识字训练,特别是词和句的训练。本册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每部分包括归类识字、看图学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基础训练六个方面的内容。现就其中的四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归类识字 本册归类识字共15课,编入生字161个。为了提高归类识字的效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一)坚持按类教学,强化“类”的概念。所谓“类”,就是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人们给事物归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区分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坚持按类教学,有利于抓住各种类型的特点提高识字效率。为了明确地建立类的概念,要针对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教法。比如“看图归类识字”先要认真指导学生会看图,通过看图认识事物,理解词义,然后再教学生字;“形声字归类识字”则要根据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利用表音部分记忆字音,利用表义部分理解词义。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生字的实践过程中,初步认识类的特点,了解类与类之间的差异。此外,在复习巩固生字时,要多让学生作分类认读、分类抄写、分类记忆,进一步强化类的概念。比如,进行给熟字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的归类练习;将混合排列的花、鸟、兽、虫等名词进行分类整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