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毛氏在小说评点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强烈的理论自觉 ,其评点总结了历史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论。在强调人物性格主导方面的同时 ,也认识到一些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两面性 ,从而作出了一些辩证的分析 ,并且充分肯定和积极提倡写出人物的个性。毛氏的人物形象理论的产生具有深刻的主客观原因 ,其理论具有创作论方面的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毛评中的情节结构原则、要求和技法。毛评在情节结构理论方面的特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庄子》“体道”在思维方式上运用直觉思维、意象思维等具体思维方法,强调主这合一,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和创造性。这些特点使其与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审美心理活动具有了同构性。“体道”不仅奠定了民族审美心理的哲学基础,而且直接孕育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和理论。  相似文献   
4.
《天学初函》的编者李之藻和当时的西学引进者由起初的对西方数学知识感兴趣,进而探讨西方数学超胜中国的原因。他们发现中国古代的数学研究缺乏“缘数寻理”的精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开始译介西方的逻辑学著作,此时他们的着眼点已不仅限于数学一科,他们试图借助西方的逻辑学来弥补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中的缺陷。由于这仅仅是个人的治学兴味,在急功近利的政府行为面前,它的被世人漠视的历史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本在对《宋诗选注》的注释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钱钟书先生有关诗歌注释的相关论述,分别从明出处、校对、注疸、注义、注典、注史事、串讲语意、注诗艺等八个方面总结了《宋诗选注》的注诗体例,意在探寻钱先生的诗学主张和审美兴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