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正毛泽东一生读书万卷,尤其对传统文史造诣颇深。具体到他对四大名著的研读与品评,在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历程中,在他所做的报告、谈话以及所写的大量文字(包括诗词)里,不仅对上举诸书中的故事和角色,都分别有很好的剪裁、穿插和恰当的比喻、运用。而且,有时站在历史审视的制高点上去洞察事物的本质,有时又能够信手拈来评述时事、教育民众,有时则用来指导自己的革命实践,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层  相似文献   
2.
3.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美学理想的体现,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于一个"真"字。这里的"真",包含有三层意义:首先是指生活原型之真,亦指作者的生活经验之真;其次,是人物形象之真与艺术效果之真;复次,表现为作者主观的情真意切,而并不以摹写的酷似逼真为至高的境界与终极目的。正是"真"字文章,打破了18世纪普遍存在于西方文艺界机械反映论的框框,也造成了《红楼梦》对以往中国古典小说的超越,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与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所发挥出的正面效应不容低估,然其淡化人文价值与教化功能的负面效应亦不可忽视。尤其对它在戏谑庄严、颠覆经典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历史虚无主义及之于传统的冷漠所可能造成的主流价值的失落,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制止与改变。我们推崇学术创新,因为不创新就不会有生命力;但反对借学术之名,对名著进行恶搞和颠覆,倡扬对历史文献的尊重和对文化遗产的敬畏态度。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不仅在介绍人物的身世、相貌、兵器、才智方面多拿《三国演义》一书中的相关内容来作类比,而且在角色的神韵描摹、战将的捉对厮杀、场景的烘托渲染以及战事的叙写等方面,也多有《三国演义》的影像在。由以上《水浒传》中所留存的诸多“三国元素”可证:《水浒传》的创作实是受到过《三国演义》一书的深刻影响!再由对“斗阵”的“简”“繁”描写与冷热兵器使用的辨析等现存史料的考证,又可得出“罗长施幼”、《三国演义》先于《水浒传》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曹操的历史功绩予以充分肯定,对曹诗的思想内容、创作手法及其艺术风格给予高度评价。与此相关,作为抱负远大、气吞河岳的政治家,二人具有着超越时空界域的“相似”之处;作为情调与风格既悲壮;又高亢的诗家,二人也存在着某些内在蕴含方面的“神似”之处。毛泽东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赏鉴与接受、继承与创新的魅力由此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小说史上,罗贯中无疑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不仅创作了著名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而且还写出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两朝志传》等小说以及《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杂剧。此外,《水浒传》的成书,至少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相似文献   
8.
在近年所出版的部分随笔式《三国演义》研究著述中,存在着程度不同地随意性倾向乃至乖谬。这种不良的风气,已不仅是学术失范的显著表征之一,也不只是牵连到对某一部古代文学作品的褒贬评论,而且关乎到对民族文化精品的解读态度。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并郑重呼吁:请珍视我们的古典名著!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连续文明发展史的古老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我们的先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而堪称精神文化经典产品的古代小说名著,便正是中国古代璀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究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借鉴与启示,挖掘古代小说名著之于当今社会的意义与价值,无论对中华学术文化的弘扬,还是对新世纪新生活的创建,都具有现实意义。笔者不揣简陋,现仅以《三国演义》和《金瓶梅》二书为例,略作个案剖析,权当引玉之砖,并期望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不断走向全面和深入。 一、“《三国》精神”与…  相似文献   
10.
如果将《三国演义》放在世界小说发展流程上来考察,那么,就长篇巨制成熟的时间看,它比欧洲早近两个世纪;而作为历史小说高潮的到来,中国比西欧提前了四、五百年;特别是由于文化背景与文学观念上的差别,中西方历史小说则更是异中见同,同中显异,要之《三国演义》是世界小说史上成熟最早、成就较高,影响广泛的一部历史小说巨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