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中新型动力总成系统的部件构成,研究了新型动力总成的结构形式;以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能仿真研究为目的,对总成中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以及整车行驶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应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模型的实现,并讨论了模型的有效性;指出了关键总成部件的仿真应用及其方法,为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能仿真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的教学实际,分析了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的改革尝试,阐述了将MATLAB及NS2等仿真工具与实验操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理论分析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并且指导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的一门课程。在新的课程改革下,科学课堂中自制教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科学是融合了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趣味性为一体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沃土。如何把握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普及学生的科学基本知识这些都将是现今科学一线老师在较长一段时间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报纸副刊业呈现出的"传媒套娃"①现象,本文以《重庆晚报》为例,从报纸副刊的定位和创新两方面入手,分析《重庆晚报》在报纸副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因地制宜,找到提高报纸副刊影响力的方法,提高报纸副刊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平面媒体中的报纸副刊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报纸副刊现阶段面临的内外环境,并对《南方周末》新媒体探索思路给予解读,进而分析报纸副刊数字化改革的可行性,认为当前报纸副刊的发展可以效仿《南方周末》的新媒体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媒体时代激烈的媒介竞争,报纸的存亡问题引发了学界和业界日渐高涨的讨论声浪,有人认为它已垂垂老矣,即将寿终正寝,甚至对其进行了"死亡预测";有人认为尽管它已至"暮年",却"壮心"犹存,可借助与新媒体的"联姻"走向蜕变新生之路。①本文正是基于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之下,就传统报纸副刊的传播方式进行探索性分析,并就此提出构建"对话式"副刊传播平台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近日,《南方周末》宣布要进军电视领域。在南周电视节目登录全国电视台之前,编辑、主持人将在网上以"南周播报"的形式与大家见面。在不久的将来,以《南方周末60分钟》为核心的一系列南周电视节目将陆续出炉。《南方周末》将从平面媒体进军电  相似文献   
8.
宋建锋 《考试周刊》2013,(32):108-108
本文在查阅了大量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普通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论证,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理念春风的吹拂下,在新课程标准的正确指向下,整体教育改革呈现出风生水起、如火如荼的大好势头。然而,在现实中我们能够感觉到,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明显滞后,这与新课程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相比,有着许多极不相称之处。如有些教师"穿旧鞋走新路",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残留传统模式的深深痕迹,把造成不和谐因素的主要责任推到教育制度和学生的身上等。对此,广大科任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中,认清形势、积极施为,勇于进取、奋力拓新,着力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予以强化改进与优化发展,努力提升课程教学的人文化、信息化、素质化和品味化程度,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发挥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00名用户进行了新媒体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分析了用户在基本属性、消费观念、效果偏好、行为轨迹、广告观念以及互联网使用频率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用户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都有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心理表现,进而将这种心理表现与传统媒体的用户心理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本研究也从另一个视角,间接揭示了新媒体用户的主观评价和满意度,从而更好地给出新媒体传播优化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