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在当今社会思潮纷繁、民族意识普遍觉醒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体系的价值导向,属于有着鲜明的"民族性"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它对于研究民族问题的价值探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学术研究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民族分裂主义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它是民族主义极端化的产物。由于民族分裂主义的负面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民族主义客观、全面的认识。民族主义是一个需要全面看待、历史分析、具体对待的问题,民族意识、社会思潮及社会运动都是其表现形态。但是,这些并不是民族主义发展的唯一结果。如果民族主义能够得到积极、正确的引导,它也可以成为民族凝聚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通过质疑教材中的观点意在说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来源。  相似文献   
3.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评析及中国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新伟 《天中学刊》2003,18(2):43-45
补贴是一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补贴可促进一国社会和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又可能使其他有关国家的的企业面临不公平竞争.为防止我国遭受反补贴指控和避免其他成员方产品补贴的损害,我国政府应正确处理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继续保持和完善WTO所规定的不可诉的补贴,加强对中国产业的合法保护,并积极利用WTO所规定的争端方式来解决与其他成员国可能产生的补贴争端.企业应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尽快完善行业协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是土建类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为了改变该课程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状态,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引入课程教学中,提出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具体案例介绍课程的学习步骤,并对两个平行班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创新班学生的建模能力、识图能力、工程量计量与计价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考试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西北边疆民族地区抵御宗教向学校渗透的相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是个大课堂,学校是个小社会。社会中的许多现象都会在学校找到踪影。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不仅是一种思想信仰,还是一种由宗教信徒、宗教组织、宗教规章和宗教活动构成的社会实体。按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和国家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相似文献   
6.
不同民族的学生间加强交往、增加相互间的了解,是深化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占大学生总人数的比例远远高于内地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在新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考入新疆高校的内地学生不断增加,然而,包括新疆本地生源学生在内的汉族大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间的交往还不够密切。在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差异明显的背景下,如何加强新疆高校学生间的民  相似文献   
7.
“东突”问题不断升级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随着全球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呼声的高涨,“东突”问题突显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章初步分析了“东突”问题逐步升级的原因并提出遏制、打击“东突”的对策和建议。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大国因素,境内外“台独”、“藏独”势力的活动及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东突”分子的气焰。打击“东突”首先必须立足于国内,其次要讲究策略,同时要联合国际“反恐”力量。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向新疆渗透的突破口之一。宗教极端主义对新疆高校的渗透不断加剧,如何抵御和防范是当务之急。文本分析了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渗透面临的诸多难题与困境,澄清了在“师生不能信教、宗教与宗教极端主义、个体信仰的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宗教、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四个方面所存在的模糊认识,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向学校渗透的工作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误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批判到兴起的过程,其间不乏人们对民族主义的误读。原因是存在致使民族主义误读的因素:作为民族主义行为主体的“民族”概念的复杂性;民族主义概念本身的复杂性;民族主义在我国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民族主义概念的泛化和滥用导致其贬义化倾向加重;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负面影响。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对民族主义的认识,以减少误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