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法是从学习实践中得来。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思维性。阅读教学,教师如果运用学法指导学生读书,学法就会转化为能力,体现叶老的教育思想“学生自能读书,不待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中的《基础训练》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教材。《基础训练》教学,如果只抓尖子生,形成少数人揭晓答案,多数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照抄别人已经得出的结果,则失去训练的意义。《基础训练》要切实完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关键在于通过多人、多知、多思、多法、多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阅读活动以独立思考为主,阅读的过程是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过程。思维活动靠内部语言进行。如果是边读边思边读读议议,把理解的东西用外部语言表达出来,这不但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互相的思想交流,也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阅读教学中的读议训练是很重要的。一、解疑性读议——阅读教学主要应训练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解疑性读议,就是由  相似文献   
4.
怎样由看图写话过渡到命题作文,还有一个由观察画面过渡到观察生活的问题。所以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就要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最细和体会最深的事物。有些三年级的学生,作文千第一律,内容空洞。我们抽出上、中、下成绩的学生各五名,针对他们作文中共同的毛病,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听课,一条是自学。通过听课弄懂的知识,为“听明白”;通过自学弄懂的知识,为“钻明白”。  相似文献   
6.
质疑讨论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创造性质疑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阅读教学教师要从学生质疑的问题中辨别哪类质疑是创造性质疑,并抓住质疑的问题组织讨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学即自己独立学习,自己安排学习过程,自己进行学习活动。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该要学生学会自己确定学习任务,自己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并且通过自我考试或同学之间互相测验自觉地查补学习漏洞,积极主动地完成预定的自学任务。因此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堂教学除要学生根据课后习题自定学习任务,回忆某种学法进行自学活动外,还应该引进自考互测,自我检查补漏这个自学环节。自考互测,自我检查补漏,一般要安排在每节课最后一个环节。自考互测可以采取如下三法: (一)教师命题,自考互测。教师命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阅读教学要发展创造性思维,应该在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和探讨问题中加以培养。应该鼓励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和探讨问题中有所发挥 有所创见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作文起草行文,表面上看只是选词造句,组织语言运用书面的形式进行表情达意的问题,实际,其中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掌握这个过程,才会进行有效的指导,不致于使学生一味地搜索枯肠在寻找词句上兜圈子。学生起草行文要经过怎样的心理过程呢? (一)呈现表象。存在决定意识,学生作文也就是主观意识反映客观事物。在没有动笔之前,必须回忆那些有切身体验即在大脑皮层上曾留下过痕迹的有关事物,并能呈现出该事物的清晰表象。这个表象清晰度越高,越有利于语言表达,否则表象不清,模模糊糊或不够细腻、完整,就要通过显象较清的部分与不清或残缺部分的有机联系进行认真地回想或重新仔细观察,达到对这一事物清晰、细腻、完整的显象。这就是在头脑中再现所要写作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起步性作文训练最难的是学生不会组织思维和理顺思维。具体表现在拿起笔不知从何写起,不知把所要说的话如何一句一句地写出来。要培养学生组织思维,理顺思维的能力,我们以课文的思维线索为学生思维的组织线,借以诱发思维,进行起步性作文训练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抓住展开点进行扩段训练如扩写《小交通员》第三自然段,有些同学以“冒着风雪”“一天得跑十几里路”,“每个工人都和他打过交道”做为展开点,凭借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为课文加添细节,写出了交通员工作艰苦和立安与工人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