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金瓶梅>语言中有许多三四等精组与二三四等见系同音的替代别字,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们已经合并为一套tc-组声母.验证以现代方言以及相关方言特征的地理分布、文献材料和古代移民材料,我们认为<金瓶梅>时代山东方言的见系细音字,除了k-组的读法以外,还有一套ts-组白读音.  相似文献   
2.
北宋蒙书<十七史蒙求>的用韵特色反映了11世纪江淮方言的"止遇摄合韵、前后鼻尾相混、入声塞尾弱化为-"等重要时音特点,这些特点在同时代同地域其他诗人的作品里都能得到验证.<十七史蒙求>江摄入声字所独有的-u尾二合元音读法,则填补了语音史上的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3.
现代方言材料、历史文献、方言地理学和实验语音学的证据共同表明,北方地区鼻化韵有三种演变类型:始于an类音的,在随后的扩散过程中分化为两种类型:一是以韵尾-n为条件,一是以韵腹a类音为条件;第三种则始于aN类音。山东方言属于第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现代胶东方言的声调是在语言内部因素、人文历史、地理环境诸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阴平、上声以艾山、牙山、海莱山区一带为过渡区,形成了不同的调形格局。阳平与其他声调的合并表明:不同声调的合并与方言内部声调的调形有关,调形相同或相似的两种声调可能更容易合并。  相似文献   
5.
山东莱阳话语流中的"着尾音变"有"单读轻声"和"弱化或脱落导致前字变韵变调"两种形式,我们从共时平面对其进行了描写,并讨论了其音变条件和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