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散文家。他以诗歌创作步入文坛,但代表他最高文学成就的却是他的散文创作。他创作的散文作品,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洗礼,依然放射着夺目的光辉。朱自清自幼少年老成,性格内向,在上学期间不大爱说话,也很少与同学交往。在后来的生活中,他是九个孩子的父亲,承受着巨大的家庭重担和生活压力。在事业上,他积极进取。为了激励自己加倍努力,他改号“佩弦”,取《韩非子》“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意。在道德上,他严于律己,追求道德的完善。与同时代的青年作家相比,朱自清似乎更多几分卓然儒风。他没有郁达夫式的颓…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与杜甫是两座并峙的高峰。他们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历代文人总是习惯于把他们的名字放在一起,并称为"李杜"。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成就,把唐代诗歌艺术推向了最高峰。李白豪放、旷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留给后人的是一个潇洒飘逸的背影。杜甫忧国爱君、悯时伤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汪曾祺是中国20世纪最后一位士大夫,他则自称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出道甚早——20岁便步入文坛,却大器晚成——60岁才进入创作的黄金时期。他作品不多,却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何实现初中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教学资源整合和教学形式整合的方式,旨在实现初中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并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许三观是城里丝厂的送茧工,因为在家里排行老三,所以叫许三观。他的老家在农村,村子里的男人都靠卖血挣钱来娶女人、盖房子。这一天,许三观回到村里看望他的爷爷, 得知卖血可以挣钱,就与村里的阿方和根龙一起去卖血。阿方和根龙告诉他,卖血前要  相似文献   
6.
    
傍晚时分,从北方驶来的运煤火车摇摇晃晃地停靠在老货站。五龙从煤堆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煤粉和灰尘,然后弯腰从车上跳了下来。枫杨树家乡被一场大水淹没,五龙就这样来到了这陌生的城市。多日积聚的饥饿感现在达到了极顶,他已经三天没吃饭了。五龙走到一个岔道口站住了,昏黄的路灯下侧卧着一个男人。五龙将手伸到他的鼻孔下,没有鼻息。五龙惊叫了一声,拔腿就跑,他一路飞奔来到江边码头。一群男人围坐在一起就着猪头肉喝酒。为了换取一块猪头肉,五龙饱受阿保等码头兄弟会成员的侮辱。次日早晨,五龙被江边码头的嘈杂声吵醒。他看见几辆板车…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华一改其冷漠阴郁的风格而变得温情脉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兄弟》讲述的就是苦难中的温情和温情地受难。不同于早期作品中符号性、寓言性的人物,作者塑造了三个典型形象——富贵、许三观和宋凡平,并在其中寄托了他对人性的美好想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