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1.
E·M·福斯特小说的巨大张力主要表现在他所描绘的事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表现了"难以捉摸的不确定性"。《印度之行》中的马拉巴山洞就集中体现了这种"难以捉摸的不确定性"。马拉巴山洞作为最具象征意味的文化表征,承载着丰富的审美意象和文化内涵,它既是福斯特内心深处的母性情结的体现,又是福斯特凸显印度文化神秘性的文化表征,同时还是象征殖民与被殖民之间"联结"最终失败之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2.
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阐述合作学习的含义、理论基础及基本要素,将合作学习方法运用到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其结果发现,该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3.
福斯特小说标题的内在意蕴探析——以《印度之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福斯特对于小说的取名非常注重诗意性,小说《印度之行》的标题不仅富有诗意性而且具有很大的张力,它借助惠特曼的简短诗句凝炼多层深刻的内涵:不仅仅是叙述穆尔夫人和阿德拉·奎斯蒂德小姐人生经历的“印度之行”,也是表征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阿齐兹的精神与信仰的“印度之行”、作者福斯特对印度社会“入于其内,出乎其外”的“印度之行”和西方文化的东方之行.  相似文献   
4.
宿桂艳 《考试周刊》2011,(66):100-101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一般以教师的提问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课堂提问必须讲究艺术性,教师应重视设问的策略,每一个问题都必须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南。  相似文献   
5.
阿齐兹是E.M.福斯特小说《印度之行》中一个寓意丰富而又内涵深刻的人物形象。作为英国殖民权力规训下的欲望主体,阿齐兹对自身"杂糅"的文化身份认同充满着焦虑和困惑,他对自身及印度民族——国家主体身份和文化的认同经历了一个由混沌意识到自觉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SPOC是优质慕课资源与面对面教学的优点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翻转课堂教学为基础来变革教学结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慕课的完善与超越。该研究试图立足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升SPOC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宿桂艳 《广西教育》2014,(3):129-130
分析合作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合作学习在高职高专综合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现状,提出合作学习在高职高专综合英语课堂中应用的四种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英国著名作家E.M.福斯特的小说具有浓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其人文关怀意识主要体现在对同性恋者的深切关怀、对人类社会"联结"内涵的多维度思考、强烈的生态批评意识等三个方面。对福斯特小说中蕴涵的人文关怀意识进行分析和论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小说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