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择优发表江苏省第三次中学物理实验调演会的参评论文和仪器教具,以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我省近几年来物理实验改革的成绩和经验,兴起一个实验教改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2.
“发现法”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笔者以初三物理“电流的效应”一课的教学为例谈怎样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求知中探索。首先简要介绍与“电流的效应”有关的三件学具。 1.简易电热器取10×8×1cm~3干木板一块,将一段电热丝用两根粗铁丝支架在干木板上如图1。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决不能把物理课变成“第二数学”.更不能把学生引进“题海”的深渊.德国初中物理课本全书编了343个实验.除少数由教师完成的演示实验外,绝大多数是可用简单易找的器材.由学生来完成的低成本实验(即简易实验).其实我国也有很多人积极主张并大力开展简单易行的低成本实验.众所周知,“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是已故朱正元老教授的至理名言.20多年前曾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风行全国,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发现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他从青少年和儿童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出发,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按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答问、讨论等方法去探索、研究和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得出应有的结论,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本文是运用“发现法”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来探索研究“动量动量定理”这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5.
常规碘的升华、凝华演示实验的有毒气体易泄漏,有害师生健康。对此我们作了适当的改进,但这样的改进还只是演示实验,于是我们找了25根20cm左右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