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以洛阳师范学院播音主持专业为例,尝试提出《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新思路: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严抓课堂纪律、改变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萧绎诗文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研究视野也从个别作品的赏析走向多元研究的阶段,研究热点集中在对其宫体诗的研究上,同时论及其诗风、创作心理、文学创作集团等。但综合而言,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萧绎诗文作品至今没有被结集出版,没有可靠的全注本出现。研究多停留在表面,涉及的诗歌作品非常有限,而且萧绎的诗文作品除诗歌以外其他文体几乎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3.
《左传》经典化的过程中,两汉是一个重要时期,其表现就是《左传》的经学化:一、《左传》以经学的面目问世;二、古文学家致力于《左传》的经学化,为使《左传》立于学官而不懈努力;三、古文学家以经学的方式研究《左传》,使《左传》条例化,致力于义理的探求。  相似文献   
4.
尹雪华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2):17-18,88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对《世说新语》文体的讨论,指出这一现象折射出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向传统回归的趋向.同时认为要弄清这一问题既需考虑历史和小说两种文体自身的发展演变,也要考虑古今、中西文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庄子》“以天合天”的体道方式实际上属于一种独特的直觉思维方式,与文艺创作中的直觉思维活动相贯通。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宋末严羽的“妙悟”论与之遥相呼应,严羽从直觉思维的角度分析了诗歌创作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艺术标准。  相似文献   
6.
《春秋》书法向来与微言大义相联系,而董狐精神则与实录精神一脉相承。本文通过探源,旨在说明《春秋》书法最早与董狐精神联系在一起,是班固实录原则直接的理论依据;通过梳理其概念内涵的演变,尝试描述中国史传作品早期史体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诗经.秦风.蒹葭》从西汉以来,在不同的诠释中,其主题由"刺襄公诗",一变成为"怀人诗",再变而为"爱情诗",其魅力之处正在于它创造了"求而不得"的企慕情境。诗中关键字句的训诂,如"伊人"、"溯洄"、"溯游"、"宛在水中央"等也因之而发生相应变化。可见,《诗经》作品意义的生成有赖于具体的诠释,而《诗经》本意的研究过程正是一种"去障化"的过程;《诗经》诠释学有其独立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左传》叙及的女性人物有一百五六十人,但几乎没有塑造出丰满的形象,《左传》文本中的她们作为一个群体属于沉默者。本文着重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左传》男性叙事话语对女性的有意忽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