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1.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整合教学资源,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文章利用行动研究法,从实践角度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步骤进行分析,为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新课改之后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由早期基于展示的整合走向基于交互的深度整合的教学趋势,结合国家级一等奖课例《李白传》白板课探讨了资源整合、交互课堂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为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深度整合提供了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3.
组题、改题、命题是教师的日常工作,试卷的解析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文章从试卷组题的理论到实践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提出在试卷组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何要进行时评作文教学中国古代文人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这一传统的经典表述。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与评价中,这一传统仍值得教育者重视并将其发扬光大。施教者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独立思考,勤奋练笔;学生在评价考试中也应有关注现实,忧国忧民,解决现实问题的精神。这种传统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考查中的体现就是大量的时事作文试题的涌现。以黑龙江省为例,2006年"读书与网络阅读"、2007年"丛飞将爱心传递"、  相似文献   
5.
一、导言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相对较少,并且总是认为诗歌没有什么美的,不认同能够在诗歌中获得美感享受的说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为了解决此疑惑,我  相似文献   
6.
屈彦奎 《现代语文》2013,(10):46-48
设计说明: 借鉴"考据"理论,对课文三处对比深入挖掘,从旁证文献出发,指向课文文本,弥补文本分析不足,深化学生对梁启超情感与形象的理解。学生发现疑问,提出质疑,讨论探究,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贝多芬传》篇幅较长,又有很多对音乐作品的描述,使读者对文本的解读难以去芜取精做精短理解。文章从文本解读角度出发,对《贝多芬传》中"狮子""一天雷雨的日子""力"三个核心比喻对表现人物形象、经历以及影响作用进行阐释,为提纲挈领整体理解《贝多芬传》提供一个巧妙角度。文章同时介绍了学生在解读三个核心比喻之后以贝多芬为本体所做的新的比喻,为学习《贝多芬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