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论教师归因对学生归因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业成就的的成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归因,影响学生的归因有许多因素,其中教师的归因是其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归因往往通过其行为影响学生的自我归因,进而影响学生的后继行为,而学生的后继行为又会影响其学业成就,本文旨在运用归因理论分析教师的归因及行为对学生归因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通过师生积极的正确的归因,端正学生成就动机和后继行为,提高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2.
思维定势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受某种心理习惯的影响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倾向性、专注性和趋向性 ,它使人按照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了的思路去思维。思维定势有良好定势和不良定势之分 ,前者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具有开拓捷径、提高时效的作用 ,而后者则易将要解决的问题引入歧途 ,阻碍创新。不良定势在生物学解题训练中常常会导致学生的误解。因此 ,在教学中 ,应注意让学生克服不良定势 ,提高思维品质。1 克服经验定势 ,提高思维的准确性经验是相对稳定的东西 ,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或在平时 (课外或课内 )学习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